时间: 2025-05-13 12: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08:29
浪淘沙慢 八仙桥青年会听歌,是日有生死恨搜孤救孤三娘教子梁红玉诸剧
作者:汪东 〔清代〕
倚楼看,霜融素瓦,路近烟碛。
弦索繁声渐发。镫帘动影似织。
听一串清歌珠历历。
顿折荡千结柔肠,问座中谁是远行客。
衫纻尽沾湿。恻恻。
死生便分疏隔。
况嫠妇空闺催机杼,悲甚遗孤泣。
忽战场桴鼓,春雷飘疾。
寸心万感,凭仗他倾吐牢愁冤抑。
年少事风流云散,揗华发。
壮志半蚀。
遣情处翻教恨更积。
醉归去独拥寒衾,漏碎滴。
惊魂缥缈疑终拍。
倚靠在楼上,看见霜水融化在白色的瓦片上,路近烟雾缭绕的滩涂。
弦乐声渐渐响起,灯光下的帘影似乎在编织。
我听到一串清脆的歌声,珠子般的音符清晰可辨。
这声音让我心中柔肠百结,忍不住问座中谁是远行的旅客。
我的衣衫沾湿了,感到恻恻的惆怅。
生死之间的隔阂真是让人心痛。
更何况那寡妇在空房中独自织布,悲伤得令遗孤泣不成声。
忽然,战场的鼓声响起,春雷如疾风般飞来。
心中万千感慨,寄托在他人倾诉的牢愁冤抑中。
年少时的风流云散,如今已成往事,白发渐生。
壮志未酬,心中苦闷。
在感情的处理上,反而让恨意更加积蓄。
醉归时独自拥抱寒被,漏水声滴滴作响。
心神恍惚,疑似最后的拍打。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典雅,常以个人感情为切入点,融入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个人命运相连。诗中提到的“生死恨”、“孤救孤”等,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浪淘沙慢》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人生的感悟。起首的描写清晨的美景与音乐,营造了一个优雅却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唤起读者的共鸣。诗人通过“倚楼看”的视角,既有对外界景象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慨。
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渐渐加深。诗人以“恻恻”来形容内心的惆怅,展现了对人世间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伤。特别是对寡妇的描写,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而“战场桴鼓”的突兀出现,使得整个情感基调急剧转变,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的不易与战争的残酷。
最后,诗人回到个人的内心,表达了对往昔风流的追忆与如今壮志未酬的失落。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歌在音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动人心弦,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感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渗透着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与苦难的感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嫠妇”指的是哪种人?
A. 丈夫去世的女人
B. 寡妇
C. 孤儿
D. 以上皆是
诗人通过“倚楼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悠闲
B. 思索
C. 孤独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战场桴鼓”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和平
B. 战争的残酷
C. 快乐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