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2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在永安宫外有一座祠堂,鱼与水的恩情深厚,但命运却不长久。
这里角立一方,初时隐退安居,想要称帝于三汉之地。
人如同过隙之光,无法留下痕迹;而石头在荒沙中依然能够开辟前行。
归顺蜀国,投降吴国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为山陵为谷地的苍茫景象。
作者介绍:窦常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杰的追思,尤其对三国的历史人物有深厚的情结。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统一和盛世之时,诗人借诸葛亮的庙宇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谒诸葛武侯庙》以诸葛亮的庙宇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深思。开头的“永安宫外有祠堂”点明了地点,并通过“鱼水恩深祚不长”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功绩的敬仰,然而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短暂与无常。接着“角立一方初退舍”则描绘了诸葛亮在世时的隐退与安居,表达了他志向的高远与政治理想。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同过隙无留影”,使人感受到历史的迅速流逝,人与事都无法留下痕迹。最后的“归蜀降吴竟何事”为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质疑归顺与投降的意义,暗示历史的悲剧和英雄的无奈,留给读者无限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历史的无常、英雄的命运与理想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鱼水恩”比喻的是:
A. 亲密关系
B. 短暂的幸福
C. 竞争对手
D. 兄弟情谊
“人同过隙无留影”中“过隙”指的是:
A. 光阴如箭
B. 人生的选择
C. 各种事情
D. 友谊的流逝
诗中提到的“为陵为谷”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对未来的展望
B. 对历史的悲哀
C.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