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31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罗隐
乱罹时节懒登临,
试借条风半日吟。
只有远山含暖律,
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
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疏慵似麋鹿,
也教台上费黄金。
在这乱世时节,我懒得登高望远,
试图借着微风,在楼上吟唱半日。
只有那远山在温暖的阳光中隐约可见,
却不知高阁已使我思念归家的心情荡漾。
溪水喧闹,晚舟划破千声浪,
云影笼罩寒冷的郊野,只有数丈深的阴影。
我自嘲懒散如同麋鹿,
即便如此,也让这高楼白白耗费黄金。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对当时社会动荡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无奈。
作者介绍:罗隐(833-909),唐代诗人,字景初,号惭愧,晚号云江。其诗以清新自然、富有个性著称,曾任职于官场,但因政治原因多次遭贬。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中后期,正值社会动乱,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同时借助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人通过描绘秋季的高楼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懊恼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开篇“乱罹时节懒登临”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心情,面对动荡的世事,他感到无奈和懒散,无法再享受登高远眺的乐趣。
接着,诗人借助“试借条风半日吟”的写法,将微风与吟唱结合,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依恋,也暗示了他对于现实的逃避。远山的温暖气息与高阁的思乡之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溪喧晚棹千声浪”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但随之而来的“云护寒郊数丈阴”则让景象显得阴郁而幽深,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两句自嘲“自笑疏慵似麋鹿”,既是对自己懒散状态的调侃,也反映出对无所作为的无奈感,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在动荡的时代,诗人内心充满无奈与孤独,借助自然景象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乱罹时节”指的是怎样的时代?
A. 和平安宁 B. 动乱不安 C. 富饶繁荣
诗人自嘲“疏慵似麋鹿”意味着什么?
A. 赞美自己 B. 自我贬低 C. 夸耀懒散
“只有远山含暖律”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归属的渴望 C. 对权力的追求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