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7:45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作者: 黄庭坚
如来宝仗降魔相,
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
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
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
情与无情共一家。
这首诗描绘了如来佛的威严与慈悲。佛手持宝杖,可以降伏邪魔,慈悲与威怒并存,震慑四方。面对凶猛的毒龙,佛将其压制如同收回雷霆的力量,连毒龙的逆鳞也不过是家犬般容易对待。我的教法从不伤害众生,不让毒害在人间肆虐,只是凭借本有的悲愿力量,与所有众生同在一体。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用典故,作品以抒发情感和表现个人思想为主。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黄庭坚在南山寺写的一系列诗作,意在表达对佛教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佛教文化逐渐深入民间,这些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宗教信仰与人性关怀的思考。
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通过对如来佛的描绘,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诗中“如来宝仗降魔相”一语,展现了佛的威严与神力,而后面的“慈悲威怒震十方”则将两者巧妙结合,突出了佛教思想中慈悲与威严并存的特质。诗中提到的“毒龙”与“逆鳞”不仅是对邪恶的隐喻,同时也表达了佛教对众生的包容与怜悯。黄庭坚认为,自己的法门不是为了惩罚众生,而是希望能以慈悲的力量化解一切苦难。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性与情感力量。
整首诗表达了佛教的慈悲理念,强调了对众生的关爱与包容,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性的理解。
“如来宝仗降魔相”中的“宝仗”指的是什么?
A. 宝物
B. 法器
C. 兵器
D. 书籍
诗中提到的“毒龙”象征什么?
A. 幸福
B. 邪恶
C. 自然
D. 友谊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报复
B. 绝望
C. 慈悲
D.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