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5:40
原文展示:
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
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华丽楼堂,水流从旁轻轻引入。
即便是粪土和金玉的珍宝,仍旧觉得不够奢华。
狭窄的巷子里满是野草,谁能知道这里也有颜回这样的贤士?
注释:
典故解析:
颜回,字渊,号颜子,是孔子的高徒,以仁德闻名。诗中提到颜子,意在对比富人对奢华的追求与贤士的高洁品德,体现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10年),字梦阮,号曰白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七言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对比来揭示社会矛盾。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贫富差距明显之时,富人追求奢华的生活态度与贫民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秦中富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富人的奢华与贫民的困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中“高高起华堂”暗示了富人的生活富丽堂皇,而“粪土金玉珍”则揭示了他们无止境的物质追求,甚至连粪土和金玉的珍宝都嫌不够奢侈,表现了对财富的贪婪与盲目追求。与之相对的是“陋巷满蓬蒿”,通过对比显示贫民的生活境遇,尽管居于简陋的巷子,却依然有贤士颜子的品德,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诗意的深层在于,罗隐不仅仅是在描述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更是在探讨社会价值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他通过颜子的形象,呼唤人们对品德的重视,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比,揭示了富人对奢华的无尽追求和对贤士的忽视,倡导人们关注内在品德而非外在财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高高起华堂”主要描绘了什么?
“谁知有颜子”中的“颜子”指的是?
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罗隐的《秦中富人》同样关注社会底层的困境,但罗隐更强调内在价值的缺失,而杜甫则是对社会不公的直接控诉,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