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55
原文展示:
送于中丞入回鹘 顾非熊 〔唐代〕 风沙万里行,边色看双旌。 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 料得归来路,春深草未生。
白话文翻译:
在风沙漫天的万里行程中,边疆的景色映衬着双旌的威严。 前往展示中华的礼仪,以安抚外国的情感。 穿着朝服面对异域的风俗感到惊讶,在牙帐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预料归来的路上,春天已深但草木尚未萌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生活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非熊为送别一位前往回鹘(古代突厥族的一支)的使臣而作,表达了诗人对使臣使命的重视和对边疆风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臣远行的场景,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风沙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中华礼仪的庄严和对异域文化的尊重。诗中“风沙万里行”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艰难,也象征了使臣使命的重大。而“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则直接表达了使臣的使命,即通过展示中华的礼仪来安抚外国的情感,体现了唐代的外交政策和文化自信。最后两句通过对春天景象的预想,暗示了使臣归来的时节,同时也寄寓了对使臣平安归来的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使臣使命的重视和对边疆风情的感慨,体现了唐代的外交政策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寄寓了对使臣平安归来的祝愿。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双旌”象征什么? A. 使臣的权威和尊严 B. 边疆的景色 C. 旅途的艰辛 答案:A
诗中“去展中华礼”表达了什么? A. 使臣的使命 B. 对异域文化的尊重 C. 对边疆风情的感慨 答案:A
诗中“料得归来路,春深草未生”暗示了什么? A. 使臣归来的时节 B. 旅途的艰辛 C. 边疆的荒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