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27:01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作者:窦常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
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
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逃难的心情,年少时经历了动荡,长大后身处异乡,心中感慨万千。离开故国已经多年,已然在外生活了四个年头。年迈的父亲在帝都,自己却失去了家园。逝去的流水像是哭泣,浮云在空中自由地飘动。曾经的朋友相拜,身边的官员却未得到升迁。陶渊明的柳树几经变迁,空余传说中的魏阙书信。想着在空中翱翔的鹤,言语如同在泥中游动的鱼。站立在美玉之中,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志向,金声乍起,似乎在诉说我的心声。如今在朝廷中,犹如鱼水分离,常年多病如同在雪霜之中居住。忽然传来春天的乐曲,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遗憾。
作者介绍:窦常,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因战乱而无家可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开头以“幼为逃难者”引入,直接点出诗人年轻时经历的苦难,接着通过“去国三苗外”来强调他与故土的遥远距离,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诗中反复出现的水和云的意象,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无常的命运,水“犹呜咽”,云“自卷舒”,仿佛在回应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到了“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无奈,似乎在暗示自己虽有志向,却无法实现。陶渊明的柳树和魏阙书则引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昔的追忆,带有一种怀旧情绪。最后,诗人感慨“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更是将内心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提升至极致,最终在春天的乐曲中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与遗憾,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奈的深刻感悟,透过个人经历反映出时代的动荡与人们的心灵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幼年经历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头亲帝里”指的是?
“逝水犹呜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窦常的作品更具个人情感的细腻,杜甫则更关注国家大事,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不同诗人面对环境的不同选择与情感反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的情感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