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9:48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
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
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在晚年,夫妻之间的恩爱已经很少,耳边听不到声音,周围静得像僧人一样。整夜都不听见说话,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一盏孤灯。寒气侵袭,让被子变得潮湿,霜气透过破窗凝聚在房间里。断绝了与人间的事,长久如此也能忍受。
该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耳目静于僧”可以理解为对佛教僧侣生活的隐喻,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王建,字子建,晚唐时期的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关注个人的生活境遇与情感变化。
《冬夜感怀》创作于晚年,反映了王建对自身生活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在这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描绘静谧的环境,体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冬夜感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对美好爱情的追忆。前两句“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受,伴随着伴侣之间的情感淡漠,诗人内心感到寂寞与孤独。接下来的“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氛围,孤独的房间只剩下一盏孤灯,象征着在喧嚣世界中,个人的孤独与无助。
“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寒冷与孤寂。寒气不仅让被子湿冷,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一句“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似乎在说即便生活如此孤独,也能习惯并接受。
整首诗通过冷静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到晚年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晚年孤独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人在生命晚期对爱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中“耳目静于僧”意指什么?
“竟夜不闻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