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17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我曾住在炉峰下,书房正对着药台山。
新砍的藤萝小径已经合拢,竹窗依旧开着。
石阶上的水流我亲自看着它形成,池塘里的荷花也是我亲手栽种的。
五年才偶尔回到这里,一宿又得离去。
即使不能长久停留,也胜过根本没有来过。
听说你家白鹿洞,那里长满了青苔。
王建,字子建,唐代诗人,生平及创作活动相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歌清新自然,常描绘隐逸生活,具有人文气息。
此诗写于王建在庐山隐居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眷恋与对朋友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李十使君,亦曾在庐山隐居,二人有共同的隐逸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受。在简洁的语言中,王建展现了自己在炉峰下的生活情景,生动地刻画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提及的“新萝径合”和“竹窗开”,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宁静,表达出对这个地方的依恋。在描写生活的琐碎细节时,诗人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虽然他时常只能短暂归来,但这种短暂的相聚依然让他倍感珍惜。最后,提到李十家中的白鹿洞,似乎在暗示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本诗整体上融合了自然描写与人情交融,体现了王建的清新风格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短暂相聚的感慨,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人曾住在哪里?
a) 药台
b) 炉峰下
c) 白鹿洞
诗中提到的“池荷”是指什么?
a) 药材
b) 荷花
c) 碧水
诗人对李十的感情是什么?
a) 愤怒
b) 思念
c) 忘记
与王建的隐逸风格不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为奔放,表达了对自然的豪放情怀。王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通过壮丽的景色体现了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