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忧梦吟》

时间: 2025-04-26 19:55:59

诗句

至人无梦,圣人无忧。

梦为多想,忧为多求。

忧既不作,梦来何由。

能知此说,此外何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5:59

原文展示:

忧梦吟 邵雍 〔宋代〕 至人无梦,圣人无忧。 梦为多想,忧为多求。 忧既不作,梦来何由。 能知此说,此外何修。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不做梦,圣明的人不忧愁。 梦是因为想得太多,忧愁是因为要求太多。 既然没有忧愁,梦又从何而来。 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注释: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圣人:指智慧和品德都达到极高境界的人。
  • 多想:指思虑过多。
  • 多求:指欲望过多。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哲理为主,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平和的心态。这首诗《忧梦吟》反映了邵雍对于梦境和忧愁的看法,他认为至高的人不会做梦,圣明的人不会忧愁,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状态。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忧梦吟》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梦”与“忧”的探讨,表达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中“至人无梦,圣人无忧”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强调了超脱世俗的境界。后两句“梦为多想,忧为多求”则是对现实人性的剖析,指出过多的思虑和欲望是导致梦境和忧愁的根源。最后两句“忧既不作,梦来何由。能知此说,此外何修”则是对前文的总结,提出了解脱之道,即减少欲望和思虑,达到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首句“至人无梦,圣人无忧”提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即至高的人不会被梦境所困扰,圣明的人不会被忧愁所影响。
  • 次句“梦为多想,忧为多求”分析了梦境和忧愁的成因,认为过多的思虑和欲望是导致这两者的直接原因。
  • 第三句“忧既不作,梦来何由”进一步推理,如果能够消除忧愁,那么梦境也就没有产生的理由了。
  • 末句“能知此说,此外何修”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超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梦”与“忧”是诗中的核心意象,分别代表了内心的不安和外在的困扰。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诗人传达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至人”和“圣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A.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和智慧品德极高的人 B. 普通人和智者 C. 诗人和画家 D. 医生和教师 答案:A

  2. 诗人认为梦境和忧愁的成因是什么? A. 多想和多求 B. 多做和多看 C. 多听和多说 D. 多读和多写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能知此说,此外何修”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B.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学习的呢? C.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D.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邵雍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追求内心平和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邵雍的《忧梦吟》对比,前者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探讨了内心的平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邵雍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次韵林南金赋愁 沁园春·我梦登天 沁园春(浙江观澜) 沁园春(吴门怀古) 沁园春(同前韵再会君鼎饮,因以为别) 沁园春(吴兴怀古) 沁园春(留春) 沁园春 沁园春 沁园春(辛丑岁自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沃洗 舟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自我作故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惟口兴戎 沙上建塔 墙上泥皮 包含挨的词语有哪些 抚景伤情 箫史 方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强遭瘟 团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