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1:03
原文展示:
答友人 何者名为善处身,非惟能武又能文。 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 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于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 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
白话文翻译:
什么是善于处世之道?不仅是能武又能文。 行动或停止取决于自己,对或错则取决于他人。 回顾古来贤人的所得,纵观天下事必须真实。 吉凶悔吝源于行动,刚毅木讷接近于仁。 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如此,不必计较,不言而信,省去繁琐的解释。 即使居住在边远之地也能行得通,不必担心乡里人情不亲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处世之道。这首诗是邵雍回答友人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理学观念和处世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提出的关于如何处世的问题的回答。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处世之道的看法,强调了自我修养和真实面对世界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答友人》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处世之道的深刻哲理。诗中,“非惟能武又能文”一句,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既要有武力,也要有文才。“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则进一步阐述了自我决定和他人评价的关系,指出行动的自主性和对他人评价的超越。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体现了邵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认真态度,认为要从历史中学习,真实地面对世界。“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于仁”则提出了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以及刚毅木讷的品质接近于仁的道德观念。
最后两句“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和“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则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保持一贯的处世原则,不必计较,不言而信,即使在边远之地也能行得通,不必担心乡里人情不亲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的理学思想和处世智慧,是一首值得深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如何处世的哲学思考。邵雍强调了自我修养、真实面对世界、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以及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一贯的处世原则。这些思想体现了邵雍的理学观念和处世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邵雍的这首诗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处世之道 C. 战争 D. 自然景观
诗中“非惟能武又能文”一句强调了什么? A. 武力重要 B. 文才重要 C. 全面发展 D. 单一技能
“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行动取决于自己,对错取决于他人 B. 行动取决于他人,对错取决于自己 C. 行动和对错都取决于自己 D. 行动和对错都取决于他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