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8: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8:32:04
王安石的《冲卿席上得作字》原文如下: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强走十五年,朱颜已非昨。
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
所欣同舍郎,诱我文义博。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
追攀风月久,貌简非心略。
君思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尚怜得经过,未比参辰各。
留连惜余景,从子至日落。
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
别离宽后悲,笑语尽今乐。
论诗知不如,兴至亦同作。
我感到时运不济,才华也显得不足,最初希望能够有所成就。
经过了十五年,面容已不如从前。
在大梁下徘徊,常常感叹风沙的恶劣。
所欣赏的同学,引导我追求文学的博大。
古人的声音没有浮华,真正的韵味在于淡泊。
追逐风月的时间久了,外表简单而内心并不粗略。
你忽然将我推向远方,所期待的却大相径庭。
我仍然珍惜这段经历,未能比得上星辰的各自辉煌。
留恋于这余晖,从你身边直到日落。
明亮的灯光照耀着亲友,围坐在一起倾杯畅饮。
别离之后的悲伤宽泛,欢声笑语尽在当下的快乐。
讨论诗歌我知道不如,兴致来了就一起作诗。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倡导变法,致力于社会改革。王安石的诗词以清新、明快、富有哲理著称,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冲卿席上得作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和个人身体状况日渐衰退之时。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体现出对文学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王安石的《冲卿席上得作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咨予乏时才”点出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自谦,表达了对时代背景的无奈感。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强走十五年”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个人变化,暗示着时间不仅带走了青春的容颜,也带走了理想与追求。
诗中“低回大梁下”一联,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场景下的内心挣扎与对环境的感叹,风沙的恶劣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困扰。然而,作者在同舍郎的陪伴下,得以在文艺中找到寄托与慰藉,体现了文学的力量与友谊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表达了对文学追求的崇高态度,强调真品味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非外在的浮华。
整首诗在描写中不断流露出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从年轻时的渴望与追求,到如今的淡然与回望。最后几句“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极为温馨,描绘了友人相聚时的快乐,但同时也隐含着对别离的感慨,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惜时的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友谊的珍惜,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在岁月的磨砺中,作者逐渐体悟到稳重与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
王安石的《冲卿席上得作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对友谊的珍惜
C. 对爱情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朱颜”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面容
B. 红色的衣服
C. 美丽的花朵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崇尚浮华
B. 追求真实的内涵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