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32
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
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在马车的鞭声中经过酒肆,身穿华丽袍服的人游荡在歌舞之门。
一百万的欢愉瞬间尽去,心中情感却无言以表。
向西行驶了一千里,夜色降临,寒冷的树影映入眼帘。
隐隐约约听到歌声乐音,心知此地便是通往长安的路。
诗中提到的“长安”,历史上是中国的首都,代表着繁华与文化的中心。长安路是通往长安的道路,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方向。
储光羲,字士良,唐代诗人,以其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细腻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长安道》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层出不穷。诗人在长途旅行中对长安的向往与对繁华过往的感慨,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触。
《长安道》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长途旅行中的感受。开头的“鸣鞭过酒肆”描绘出一种繁华的景象,酒肆的喧闹与马车的声响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出长安的热闹。接着,诗人通过“百万一时尽”表达了对繁华的无奈,感情虽深却无以言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流逝。随着旅程的推进,夜色逐渐降临,寒树的意象更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凄凉,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现在孤独的反差。最后一句“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则让人感受到长安的召唤,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长安依旧是心中向往的地方。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古代士人对繁华与孤独、希望与失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追忆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酒肆”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酒楼
B. 酒店
C. 餐厅
D. 以上都是
“百万一时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繁华的感慨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旅行的厌倦
诗中“暗闻歌吹声”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旅途的孤独
B. 对长安的向往
C. 生活的繁忙
D. 对朋友的思念
将《长安道》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对比,前者描绘了对繁华的追忆与孤独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的哲思。两者都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但主题聚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