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26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无奈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庙堂之上无计可施,无法平息战争,让人坐在这里只看到甘泉(指清明的时光)照亮了战火。起初我十分惊讶于上都的战马声,没想到深海中却有飞龙(意指强大的敌人)。作为孤臣,我白发苍苍,愁苦已久,每年都在烟花的热闹中掩饰自己的忧伤。稍微欣慰的是长沙的延阁(指长沙的美好景象)让我感到一丝希望,但疲惫的士兵却依然不敢轻举妄动。
陈与义,字道明,号白云,宋代诗人,善于表达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其诗风沉郁,情感真挚,常以历史事件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悲愤和志向。
《伤春》创作于宋代国家动荡时期,诗人身处政治漩涡,目睹战乱与民生困苦,心中感慨良多,愈发显得孤独无助。
《伤春》以其沉沉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生存的无力感。开篇便直指庙堂之策无计可施,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失望,接着通过“甘泉照夕烽”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在战火纷飞中,内心对美好时光的向往。第二联通过“初怪上都闻战马”及“岂知穷海看飞龙”,表达了对敌人力量的误解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最后两句,孤臣的白发与烟花的对比,突显了个人的苦闷和年华的流逝,而长沙的美景又让诗人感受到一丝希望,尽管现实依然严峻。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聚焦国家动荡与个人困境,通过历史的回望,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伤春》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陈与义
D. 杜甫
“庙堂无计可平戎”中的“平戎”意指什么?
A. 平安
B. 平定战争
C. 平静
D. 平常
全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望与忧虑
C. 愤怒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