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2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动乱时的无奈与悲伤。庙堂之上没有有效的策略来平息战争,只能眼睁睁看着甘泉的光辉照耀着夕阳下的烽火台。起初只是在上都听到战马的声音,谁知如今却在海边看到飞龙的景象。作为孤臣,鬓发如霜,愁苦的心情令人心痛,每年看着烟花的繁华,却又感到无尽的愁苦。稍感欣慰的是长沙的延阁,疲惫的士兵却不敢轻易挑战敌人的锋芒。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少白,号东谷,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于词、诗。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愤,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思考与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伤春》通过对国家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关怀与无奈。开篇以“庙堂无策可平戎”直入主题,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无力与无奈。诗人不仅关注战事,更对国家的未来感到迷茫。后两句中提到“孤臣霜发三千丈”,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困惑,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
在情感上,诗人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内外结合的复杂情感。最后以“稍喜长沙向延阁”作结,带有一丝希望与慰藉,虽疲惫却不放弃的士兵们仿佛在暗示着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在语言上凝练,意象丰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对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悲痛的情感为主线,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的孤独感。诗人在无奈中仍保持一丝希望,展现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庙堂无策可平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政治的信心
B. 对战争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孤臣霜发三千丈”中的“霜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孤独与衰老
C. 勇敢
诗中提到的“长沙向延阁”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安慰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