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17
原文展示: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白话文翻译:
圣人千年才诞生一次,黄河千年才清澈一次。摄提星因此跟随纪年,玉烛的光芒使得文明昌盛。东南方可以填补地的缺陷,西北方可以纠正天的倾斜。驾驭巨鼋可以使东海变得严厉,运用锸可以使南山变得平坦。众仙在瑶水朝拜,群帝在明庭享受祭祀。怀和则各种乐器齐奏,功绩则被铭刻在钟鼎上。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和骈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语言优美。这首诗《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是他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文化多元。庾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圣人、文明和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圣人、黄河、摄提星、玉烛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文明昌盛和社会和谐的愿景。诗中“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有能力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的人的赞美。同时,“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等句,描绘了神仙和帝王享受祭祀的场景,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圣人、文明和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黄河千年始一清”比喻什么? A. 难得的好事 B. 时间的流转 C. 光明照耀 D. 缺陷 答案:A
诗中“摄提以之而从纪”中的“摄提”指的是什么? A. 古代星名 B. 光明照耀 C. 缺陷 D. 错误 答案:A
诗中“玉烛于是而文明”中的“玉烛”比喻什么? A. 难得的好事 B. 时间的流转 C. 光明照耀 D. 缺陷 答案:C
诗中“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表达了什么? A.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B. 对圣人的赞美 C. 对文明昌盛的赞美 D. 对有能力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的人的赞美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