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1:57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监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这首诗的意思是:地黄(草药)可以赠给老马,使它恢复活力。我听乐天(白居易)说过,马是需要施药的。我如今年老体衰,正伏在马厩里,耳朵低垂,气息不振。若能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便能在春天复苏,茁壮成长。沉水后能吸收幼根,重汤能滋养陈旧的薪火。把它投放到东阿的清水中,和北海的醇酒混合。崖蜜能助于甘冷,山姜能散发芳香。将它们融成寒食的甜点,吞咽起来如同瑞露的珍品。丹田里的宿火能滋润干渴的肺腑,渴望能滋生津液。愿能赠给内热的子弟,洗净心中尘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度,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本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身心疲惫之时。借老马与地黄的比喻,抒发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滋养之道的探求,显示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
此诗以老马和地黄为题材,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老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衰老与无力感,而地黄则象征着希望与滋养。诗中提到的“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不仅是对植物生长的描绘,更是对自己重拾生命活力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上,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循环、自然法则的理解。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阿清”和“北海醇”,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也使诗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将日常食物与药材的结合,苏轼在平淡中透出生活的智慧与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朴实中蕴含哲理,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衰老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了对生命滋养与恢复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地黄在诗中象征什么?
“我衰正伏枥”中“伏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食饧”指的是什么?
可以将苏轼的《地黄》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与表现,苏轼更注重个人的滋养和恢复,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