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6: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6:47:50
孟嘉嗜酒桓温笑,
徐邈狂言孟德疑。
公独未知其趣尔,
臣今时复一中之。
风流自有高人识,
通介宁随薄俗移。
二子有灵应抚掌,
吾孙还有独醒时。
孟嘉喜爱饮酒,桓温对此嗤笑;
徐邈的狂言让人怀疑孟德的风范。
您却独自不知其趣味,
我现在再来一首诗来解说。
风流之人自有高人识得,
通达之士何必随波逐流?
那两位若有灵气,定会拍手称快,
而我孙子却还有独自清醒的时刻。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魄,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苏轼的作品常常富于哲理,关注人生、自然和社会。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彼时的政治环境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对饮酒的态度,以及对与其同行的人的调侃与思考。诗中涉及的古代人物与情境,反映出苏轼对古今风雅的对比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孟嘉、桓温、徐邈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饮酒文化的独特见解。诗中提到的孟嘉与桓温,构成了对比,前者是嗜酒之人,而后者则对这种嗜好表示不屑。通过徐邈的狂言与对孟德的质疑,苏轼似乎在反思那些浮夸的言辞与真正的风采之间的关系。
诗的中间部分提出了“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展示了作者对高人雅士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风流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应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此处引申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立性。
结尾的“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风流人物的怀念与对后代的期待。此诗不仅是对饮酒风气的调侃,更是对人格独立与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酒文化的思考,强调个体独立与不随俗流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高人风流的向往。同时也在对比中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
孟嘉和桓温的关系是什么?
A. 朋友
B. 对比
C. 敌人
诗中提到的“通介”是指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人
C. 一种风气
苏轼在诗中对饮酒的态度是?
A. 崇尚
B. 嘲讽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