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4: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24:03
苏轼的《安国寺寻春》原文如下: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
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欹深红。
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
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
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珮。
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
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我躺在床上听见百舌鸟在呼唤春风,起身去寻找花和柳树,村村都是这番景象。
城南的古寺被修竹环绕,小房子和曲槛斜倚着,深红色的花朵映衬着景色。
看花时我叹息年老,想起年轻时的快乐;对着酒杯,我又想起家中老父的忧愁。
病眼不以云母遮羞,鬓发虽白仍在茶烟中理顺。
远远知道二月的王城之外,玉仙和洪福的花如海般盛开。
薄罗衣裳轻如雾气,装扮新妆,快马在争风中发出响亮的佩饰声。
玉川先生真可怜,他一生只沉迷于酒,终究没有钱财。
病过春风九十天,独自抱着新添的孩子看花盛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领域,以豪放和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安国寺寻春》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家庭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安国寺寻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触发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沉思。开篇以“卧闻百舌呼春风”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诗人在这种氛围中起身寻春,显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描写中,苏轼通过描绘城南古寺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画面。
诗中多次提及“老”字,展现了诗人对年岁渐长的无奈与感伤。“看花叹老忆年少”,不仅是对生命流逝的叹息,也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酒相伴的思绪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后半部分,苏轼透过对玉川先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尽管他一生沉醉于酒,但却无钱可言,这一形象引人深思,似乎在质疑人生态度与价值的取舍。最后,诗人以“独抱添丁看花发”结束,体现了生活的继续与希望,即使在病痛中,他仍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生活的美好依然存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诗中反映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洒脱的个性与深邃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安国寺寻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玉川先生”主要指什么?
“卧闻百舌呼春风”中,“卧闻”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安国寺寻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