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2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
梅尧臣 〔宋代〕
我昔吏桐乡,穷山使屡蹑。
路险独后来,心危常自怯。
下顾云容容,前溪未可涉。
半崖风飒然,惊鸟争堕叶。
修蔓不知名,丹实坼在荚。
林端野鼠飞,缘挽一何捷。
马行闻虎气,竖耳鼻息嗋。
遂投山家宿,骇汗衣尚浃。
归来抚童仆,前事语妻妾。
吾妻常有言,艰勤壮时业。
安慕终日间,笑媚看妇靥。
自是甘努力,於今无所慑。
老大官虽暇,失偶泪满睫。
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我曾在桐乡担任官职,常常走在这贫穷的山区。
山路崎岖,我独自走来,心中常感到恐惧。
低头看那云彩,悠然自得;前面的溪水却无法渡过。
半崖之上,风声呼啸,惊起了鸟儿,纷纷落下树叶。
那些不知名的藤蔓,鲜红的果实裂开在荚中。
树林边缘,野鼠在飞奔,抓住它们真是轻而易举。
马行走时能闻到虎的气息,竖起耳朵,鼻息急促。
我最终投宿在山间的家,满头大汗,衣服湿透。
回到家中,抚摸着童仆,向妻妾诉说过去的事。
我的妻子常常说,艰辛的工作能成就伟业。
整日安静地仰慕,笑着看她的笑靥。
其实我甘愿努力,如今却无所畏惧。
年纪渐长,虽然官位闲暇,却常常失偶,泪水满眶。
写下这些空虚的感悟,城上鼓声响起三叠。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梦得,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曾任官吏,后辞官归隐。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初冬之际,回忆往昔在桐城的山行经历,表达对艰辛岁月及家庭生活的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家庭的关切。
在《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中,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艰辛岁月的怀念与反思。诗的开头,通过回忆在桐乡的艰难行程,展现了山路的险峻与内心的恐惧,强化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接着,诗人描绘了半崖的风声与惊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生动的氛围,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诗的后半部分,梅尧臣转向家庭生活的描写,通过与童仆的交流与妻子的劝慰,体现出他对家庭的重视与关怀。尤其是“吾妻常有言,艰勤壮时业”,不仅反映了对努力工作的认同,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年纪渐长,官位闲暇,诗人心中仍有无法释怀的遗憾和无奈,最终以“城上鼓三叠”收尾,形成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在这首诗中,梅尧臣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惊鸟争堕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鸟因风惊慌而落下的场景,使得自然景象更具动感;"骇汗衣尚浃"则通过直接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恐惧的真实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艰辛岁月的怀念,对家庭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之间进行反思,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穷山”主要指什么?
A. 富饶的地区
B. 贫穷的山区
C. 繁华的城市
D. 开阔的平原
诗人回忆的主要是哪个地方?
A. 桐乡
B. 长安
C. 杭州
D. 成都
诗中提到的“吾妻常有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工作的厌倦
B. 对艰辛工作的认同
C. 对家庭的不满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