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

时间: 2025-04-26 21:00:43

诗句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43

原文展示:

《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 李流谦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白话文翻译:

我刚开始想要清凉的心情,那炎热的夏天都不敢侵扰。
为了给慈母祝寿,我的心中感到惭愧只得了半分的米豆。
怨恨我像个小孩,失去了这些珍贵的木材。
豁然开朗,心中光明四射,纵使千里也能相互照亮。

注释:

  • 始作想澄清:初始想要心境清澈明净。
  • 歊暑:炎热的夏天。
  • 慈母:慈爱的母亲。
  • 鼎愧:心中感到惭愧。
  • 半菽:半分的豆子,指微不足道的贡献。
  • 宛童:如同小孩般无知。
  • 百围木:百围的木材,象征珍贵的事物。
  • 豁然:一下子开朗。
  • 心光动:心中充满光明。

典故解析:

  • 慈母:古代母亲被视为最温暖的存在,常作为诗中情感的寄托。
  • 相烛:比喻心灵的相互照耀,表达友谊或亲情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表达对母亲的敬重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好友刘文潜赴江西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人心。开篇便以“想澄清”引出一种清凉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炎热现实的抗拒。接着,诗人以“寿慈母”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暗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自己在生活中所取得的微薄成就与母亲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恨我如宛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无知的自嘲,反映出人对成长和责任的思考。最后的“千里尚相烛”则是对友谊的追求和理想的展望,表达了纵使远隔千里,心灵依然可以相互照亮的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始作想澄清:表达诗人内心渴望清澈透明的心境。
  • 歊暑不敢毒:炎热的夏季无法侵扰他的内心。
  • 以兹寿慈母:为了庆祝母亲的寿辰。
  • 吾鼎愧半菽:感到自己贡献微薄,只有半分的豆子可供。
  • 恨我如宛童:自责如同无知的小孩。
  • 失此百围木:失去了珍贵的资源。
  • 豁然心光动:心中突然开朗,充满光明。
  • 千里尚相烛:即使远隔千里,心中依旧彼此照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喻为清澈。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心光动,赋予心灵以生命。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成长的反思,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情感的温暖。

意象分析:

  • 澄清:象征清净和内心的宁静。
  • 慈母:象征无私的爱与关怀。
  • :象征希望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慈母”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母亲
    C. 师长
    答案:B

  2.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A. 亲友离去
    B. 对母亲的贡献微薄
    C. 自身的无知
    答案:B

  3. “千里尚相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友情的坚定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友谊与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流谦的诗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母爱的伟大。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互交织,体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与亲情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遇雨 西湖别舍弟润之 西湖春游词七首 西湖竹枝词 西湖采莲曲二首 西湖四首 其二 西湖杂兴 西湖秋夜寄紫玉侍儿 西湖曲 西湖竹枝歌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出其不虞 身字旁的字 巢结尾的成语 行乐及时 宜笑宜颦 矢字旁的字 违时绝俗 肩尻 魚字旁的字 势派 用贤 醇酒美人 阿謩 乞怜摇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