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5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52:07
梅花
作者:王令 〔宋代〕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棋笛起人愁。
梅花在清晨的枝头盛开,虽然还不算繁密,但我时常忍不住去嗅那清香。万树都知道春天已到,然而百花却常常感到羞愧,因它们的迟到。东风也适时地带来了温暖,腊月的雪似乎无缘无故地想要留住。眼前的萧索景象让我倍感珍惜,不要因为棋笛的声响而引起人们的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坚贞与高洁,因其在严寒中依然绽放,代表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云,号石林,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梅花》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际,诗人借梅花的早开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并表现对时光流逝的珍惜与感慨。
《梅花》通过描写早春梅花的绽放,展现了鲜明的季节感和诗人的情感。开头两句描写梅花的开放,表现出一种清新和优雅的气息。诗人在嗅到梅花的芳香时,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及“万木已知春尽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普遍到来,而“百花常负后来羞”则暗含了对其他花卉的讽刺,它们相较于梅花的早开显得迟钝。东风的暖意与腊雪的滞留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斗争与转变。最后两句则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珍惜,提醒人们在美好时光中要珍惜眼前,而不应因琐事而忧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在美好时光中应当珍惜眼前,而不要因琐事而忧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雨水
答案:B
诗人对“百花常负后来羞”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中立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棋笛”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惊讶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