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良农》

时间: 2025-04-27 04:22:17

诗句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2:17

原文展示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艰辛与无奈。良农的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而年老的商人却不亲自耕犁。歉收的年份,粮食和糠糟都没有了,高门大户的犬马却异常肥胖。天意不应被责怪,究竟是谁在掌握人间的道理?我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够一同分享这份悲哀。

注释

字词注释

  • 良农:指勤劳的农民。
  • 手足胝: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形容辛苦。
  • 老贾:年老的商人。
  • 不亲犁:不亲自耕作,指商人不务农。
  • 歉岁:歉收的年份。
  • 糠糟:粮食的副产品,指劣质谷物。
  • 高门:指富贵人家。
  • 犬马肥:指富贵人家的狗和马都很肥胖,形容奢侈生活。
  • 天心:上天的心意。
  • :责怪、指责。
  • 人理:人间的道理。
  • 悠悠者:指那些心胸宽广、悠闲的人。
  • 同予一悲:与我一起分享悲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歉岁”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常常导致粮食歉收。而“高门犬马肥”则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富贵人家的奢侈与贫苦农民的辛酸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同情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王令的诗作通常反映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创作背景

《良农》创作于一个农业歉收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困境和富人奢侈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良农》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与富人奢华的生活。诗中“良农手足胝”一句,直观地表现出农民辛苦劳作的现实,而“老贾不亲犁”则揭示了商人对农业的漠视。诗人在这里不仅指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还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歉岁糠糟绝”一句将歉收的严酷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对比的效果。在此,诗人用“高门犬马肥”对比了富人生活的奢华与农民的困窘,突显了社会的不公。接下来的“天心不宜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面对天命与人事的复杂,诗人感到无从责怪。

最后的“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则是对有情人的呼唤,渴望能够与同样感受到社会不公的人一同分享这份悲哀。整首诗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关切与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良农手足胝:描写农民辛勤耕作,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体现其辛苦。
  2. 老贾不亲犁:指年老的商人不亲自耕种,表现出对农业的漠视与不劳而获的态度。
  3. 歉岁糠糟绝:在歉收的年份,粮食和糠糟都没有了,揭示农民的困境。
  4. 高门犬马肥:富贵人家的狗和马都很肥胖,形成与农民的鲜明对比,反映社会的不平等。
  5. 天心不宜咎:上天的意图不应被责怪,表达对命运无奈的态度。
  6. 人理自谁尸:人间的道理究竟由谁来掌握,疑问人间的不公与困惑。
  7. 安得悠悠者: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分享这份悲哀。
  8. 来同予一悲: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苦闷与悲哀。

修辞手法

诗中用到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良农”与“老贾”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高门犬马肥”则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出富人的奢华与农民的困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关注社会不公,表现农民的艰辛与富人奢华的对比,流露出对命运无奈的感慨与对同情者的渴望,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良农:象征勤劳与坚韧。
  2. 老贾:象征富人对农民的忽视与剥削。
  3. 歉岁:象征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高门犬马:象征奢侈生活和社会不平等。
  5. 悠悠者:象征有情人的同情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良农手足胝”中“手足胝”指什么?

    • A. 双手双脚都很灵活
    • B. 手脚因劳作而磨出厚茧
    • C. 手脚都受伤了
  2. “高门犬马肥”中“犬马”指的是?

    • A. 农民的狗和马
    • B. 富贵人家的狗和马
    • C. 任何人的狗和马
  3. 诗人希望与谁分享悲哀?

    • A. 忙碌的人
    • B. 悠闲的人
    • C. 富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也表达了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反映了战乱与饥荒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而白居易的《卖炭翁》则描绘了一个卖炭工人的辛酸生活,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这些诗作与王令的《良农》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关注了劳动者的命运与社会现实。

相关查询

白鹤关 八声甘州(竹西怀古) 满江红 王生山水歌 汀畔 慧力寺 真娘墓 赠沈兢 赠刘隐居 玉川煎茗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包含仕的词语有哪些 天不盖,地不载 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耆儒 莺哥緑 力所不及 条检 吠非其主 神施鬼设 凵字底的字 随宦 包含盱的词语有哪些 半低不高 故态复作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