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0:34
作者: 王令 〔宋代〕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土地干旱,树木的根都焦枯了,鸟儿因饥饿而拔掉自己的羽毛。
烈日如龙般在天际奔跑,天空避开了炙热的火云。
老虎因千山的炽热而感到恐惧,鲸鱼因四海的酷热而忧虑。
微风轻拂,却无法充饥,连蝉也为生存而鸣叫。
作者介绍: 王令,字叔明,号静斋,宋代诗人,工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关注社会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反映了自然界因高温而带来的苦涩体验,展示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苦热》通过对炎热天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与生物的苦难,反映出诗人对酷暑的无奈与深刻感受。开篇以“土燥木根焦”入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土地因干旱而龟裂、树木因缺水而枯萎的惨景,立刻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以“禽穷自拔毛”描绘鸟类面临饥饿的无助,进一步加深了苦热的主题。
全诗的意象层层递进,展现了从土地到动物的广泛影响。龙的比喻让烈日生动而具象,而“天避火云高”的描写则增强了天空的压迫感。老虎、鲸鱼等动物的反应,暗示了自然界中每个生命体都在经历同样的困境,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感。最后一联中的微风与蝉的鸣叫,体现了诗人在绝望中的无奈与哀伤,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构筑了一个因热而苦的世界,诗人借此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酷热带来的痛苦,反映出自然界的无情与生物的无助,呼唤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虎 B. 鱼 C. 鸟 D. 蝉
“龙遗赤日走”中的“龙”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大海 B. 烈日 C. 风 D. 云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酷热的痛苦 C. 动物的快乐 D. 水的清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令的《苦热》与杜甫的《春望》在对环境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酷热带来的痛苦,后者则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切。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类的命运,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