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别老者王元之二》

时间: 2025-05-22 03:49:40

诗句

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𨀛。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不试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49:40

原文展示

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不试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外族的入侵,问它们最初是从哪里来的,而此时中国正处于迷茫之中。外族以阴险的手段抹黑和污蔑,趁机在中国的弱点上滋生根基。它们口口声声夸耀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却在暗中侵害中国,像是在钓鱼一样,谋求权势。它们的影响已经泛滥,不可控制,依旧冲击着中国的根本。外族的侵略和内心的羞辱使得中国的防御形同虚设。外族的破坏何以在短时间内如此严重,竟然还想着继续利用这种状况。古人曾说外族都是禽兽,然而可惜的是,现今的人们却无视礼义,几乎不再有人相互扶持。我观察到,陷入这种境地的人,就像是站在火焰上,面对着即将燃烧的危险。难道这些年轻人已经明白了真相,却不想着逃脱,反而一味沉迷于此吗?我正准备向西北去觅食,听说你也在东南整顿队伍。尽管离去与否在于你,怎能忍心不去尝试援助呢?

注释

  • 二夷:指外族,可能特指北方的契丹、女真等民族。
  • 阴诬:用阴险的手段进行诬陷。
  • 罅隙:指微小的漏洞或缝隙。
  • 钓博天下:形容以某种方式吸引众多的关注或权势。
  • 万甲:形容军队的众多。

典故解析

  • 古人第气类:指古代的人们通常将外族视为敌人,具有兽性。
  • 火立足向燔:比喻处于危险之中,几乎要被火焚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外族入侵、内忧外患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外族侵略的愤怒及对民族团结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别老者王元之二》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作,作者王令以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诗中的“二夷”象征着外族的入侵,其来势汹汹,令中华大地陷入迷惘之中。诗人通过对敌人阴险手法的揭露,警示世人要警惕外族的侵扰与内心的羞辱。这种忧虑感在“不思刷去仍资存”的句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不仅对外族的侵略感到愤怒,更对同胞的无知感到惋惜。

通过对古代的回顾,王令对比古今,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族的侵扰。诗中“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的反思,流露出对后辈的期待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此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关切与呼唤,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情义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夷之来始何自:外族的入侵究竟源自何处?
  2. 乘我中国方迷昏:它们趁着中国正处于混乱之际。
  3. 各投阴诬张诞妄:它们用阴险的手段进行诬陷。
  4. 寻附罅隙为株根:趁机在中国的漏洞中生根。
  5. 例誇难能压甚畏:它们口口声声夸耀自己的能力,实际上令人畏惧。
  6. 钓博天下要推尊:像是在钓鱼般,想要获取天下的权势。
  7. 其流汗漫已不制:它们的影响已经泛滥,无法控制。
  8. 尚自冲荡洪其源:依旧冲击着中国的根本。
  9. 一戎中侵欲内侮:外族的侵略和内心的羞辱。
  10. 犹遣万甲疆场屯:仍然派遣军队屯扎在边疆。
  11. 何哉二戎日内坏:外族的破坏何以如此迅速?
  12. 不思刷去仍资存:却不想着消灭它们,反而继续利用。
  13. 尝闻古人第气类:古人曾说外族都是禽兽。
  14. 惜乎无伦弗礼义:可惜现今的人们无视礼义。
  15. 几希不得人相扪:几乎没有人能够互相扶持。
  16. 吾观世之陷此者:我观察到,陷入这种境地的人。
  17. 不啻火立足向燔:就像是站在火焰上,面临危险。
  18. 岂期之子既自悟:难道年轻人已经明白真相。
  19. 不思跳出乃欲:却不想着逃脱,反而沉迷。
  20. 余方往就西北食:我正准备向西北去觅食。
  21. 闻子亦整东南辕:听说你也在东南整顿队伍。
  22. 虽然去就固在子:尽管离去与否在于你。
  23. 安忍惜手不试援:怎能忍心不去尝试援助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外族比作禽兽,强调其野蛮性。
  • 拟人:将外族的行为描述得像是有意识的侵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外族入侵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内心团结与道义的渴望。王令通过对比古今,警示世人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以抵御外族的侵扰,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二夷:外族入侵者,象征着威胁与敌对。
  • 火焰:象征着危险与毁灭,暗示中国面临的困境。
  • 阴诬:象征着外族的阴险与欺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二夷”在诗中指的是哪个?

    • A. 古代的敌人
    • B. 外族入侵者
    • C. 内部的叛徒
    • D. 友好的邻国
  2. 诗中提到的“火立足向燔”比喻了什么?

    • A. 繁荣昌盛
    • B. 面临的危险
    • C. 内心的愤怒
    • D. 社会的和谐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一群体的期望?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外族
    • D. 官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令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动荡,但王令更注重外族威胁,杜甫则多描写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秋蛩 清平乐 其十八 清平乐 其二 乌喇特前旗道中 清平乐 清平乐 其十一 清平乐 梦中得句云“镇夜思量较可,只是露凉如水,莫到中庭”,不省其为何调也,因广其意赋此 清平乐 清平乐 倚云兄为燕婷制《小梅窗填词图》附题寄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事非经过不知难 空日 鼻字旁的字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业字旁的字 南蔽 义结金兰 以白为黑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湛冥 魚字旁的字 上烝下报 羽字旁的字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掘笔 曾母投杼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