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0:27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我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年,风雨飘摇中,曾经的家园已变得荒芜。
只留下这一束书信,寄托着我不定的生活。
每次想起陶渊明,我就感到惭愧,他至少还有三百斤的稻谷。
我虽然身边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能传颂清白声名的人又有几个呢?
对我来说,这些难道不算多吗?为何我还要叹息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因直言不讳而屡遭贬谪,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卓越,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其作品风格豪放豁达,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彼时他已被贬至黄州,生活困顿。诗中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给自足生活的羡慕,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五》展现了他对家乡与理想生活的深切思考,情感真挚且富于哲理。开篇即以“去乡三十年”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岁月的流逝使得他与故土的联系愈发淡薄,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
诗中提到的“风雨荒旧宅”,不仅描绘了他故乡的荒凉景象,更映射出他自己经历的风雨人生。接着“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通过书信的存在,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寄托,生活的颠沛流离令他倍感无奈。
随后,苏轼以“每用愧渊明”自省,渊明的自给自足与清白生活使他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落差。“颀然六男子”的出现,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最后,诗的结尾“何事复叹息”更是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哲思,既是对现实的接受,也是一种对理想的无声叹息。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定位的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五》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故乡的怀念
B. 赞美友人
C. 生活的困境
D. 以上全部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个著名的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杜甫
“何事复叹息”的意思是什么?
A. 对生活不满
B. 认为生活已经很好
C. 感到无奈与矛盾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