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

时间: 2025-04-27 01:11:38

诗句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

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

已觉精神聚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38

原文展示:

辛弃疾的《西江月》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白话文翻译:

与春天的东风畅饮,别让白发空自催促。
心中已满是千字的琼瑰,趁着江边痛快地一醉。
不要再唱阳关的离歌,此时正是凤诏归来的时刻。
五云在空中依依相望,已感到精神的聚会。


注释:

  • 东君:指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华发:指白发,象征年华的流逝。
  • 琼瑰:美玉或美好的诗文,形容心中满怀才情。
  • 津头:水边,指江边。
  • 阳关:阳关是古代一个著名的离别之地,常用来形容离别的情景。
  • 凤诏:指天子的诏书,这里象征着好的消息或幸福的归来。
  • 三台:古代天体中的星宿,象征远方或理想的境地。

典故解析:

  • 阳关:阳关是古代离别的地方,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在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不再唱阳关别去,表达了一种对离别的拒绝与对团聚的渴望。
  • 凤诏: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高贵。凤诏归来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回归,常用来表达希望与美好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之际,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心中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作品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直接表露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痛饮东风,象征着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而“琼瑰千字已盈怀”则表现了他胸中才情的积累,渴望于表达与分享。接下来的“休唱阳关别去”则是对离别的拒绝,显示出他对团聚的渴望。最后两句“已觉精神聚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满足,似乎在呼唤着理想的归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又真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且对东君痛饮:与春天的东风痛快地饮酒,象征着对生命的享受与把握。
  2. 莫教华发空催:不要让岁月催促白发,感慨时间的流逝。
  3. 琼瑰千字已盈怀:心中已满是美好的诗文,表达内心的才情与期望。
  4. 消得津头一醉:在江边痛快地喝一杯,享受当下的快乐。
  5. 休唱阳关别去:不再唱那离别的歌,表现对团聚的期待。
  6. 只今凤诏归来:此时正是美好事物回归的时刻,象征着希望的降临。
  7. 五云两两望三台:五云相望,象征理想与目标的相聚。
  8. 已觉精神聚会:内心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欢聚,表现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东君”,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象征:凤诏象征着美好的归来,传达希望与祝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对时间的感慨,折射出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君: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2. 华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3. 琼瑰:象征美好的才情与内心的丰富。
  4. 阳关: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离愁别绪。
  5. 凤诏:象征美好事物的归来,传达希望与吉祥。
  6. 五云: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聚集,传达心灵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君”在诗中指代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阳关”代表了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D. 思念

  3. 诗中提到的“凤诏”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悲伤
    C. 美好归来
    D. 思念

答案:

  1. A. 春天
  2. A. 离别
  3. C. 美好归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辛弃疾的《西江月》在情感上更加豪放,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蓬勃的精神,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达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柔软。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沁园春(和宋知县致苔梅) 赵玉汝自作戏墨见寄各题六言其上·鹁鸠 过楚道人舍 次韵程兄见寄 次韵陈帐管秋思 次韵方蒙仲高人亭 次韵乡友 次韵王尉白事幕府 唐律十首 溪店回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声偶擿裂 三辟 闳流 包含燮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兴工动众 騃女痴儿 遍体鳞伤 繁称博引 包含视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门史 祖乡 方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四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