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14
闻科诏勉诸子
作者: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这首诗写道:
秋天的科举考试即将开始,天书(指考试内容)已经写了十行。
我能自我苦读,写下的文章必定成章。
没有看到三公(指高官)之后,我空有一身的强壮。
明年吏部选拔,梅福(指梅花)又与仇香(指香草)成了对比。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及军事家。其词风豪放,情感奔放,常以时事为题材,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在科举路上的心境,表现出他对科举的重视和对自身前途的思考。辛弃疾身处的宋代,科举是获取仕途的重要途径,诗中流露出他对未来的追求与期待。
《闻科诏勉诸子》是一首深具时代背景的诗作,辛弃疾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关注与对年轻学子的勉励。诗的开头“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点明了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带着紧迫感。诗人用“绝编能自苦”表达了对努力学习的自信,强调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下笔定成章”则传达了对未来成功的信心和期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下来一句“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道出诗人对高官之路的渴望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最后一句“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则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梅福和仇香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不同的命运选择。
整个诗歌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辛弃疾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后辈学子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秋举”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秋季的科举考试
C. 秋天的收获
“下笔定成章”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写作的无奈
B. 对成功的自信
C. 对考试的失望
诗中梅福与仇香的对比象征什么?
A. 不同的命运选择
B. 两种文学风格
C. 高官与平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杜甫在诗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辛弃疾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