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4
满江红(中秋)
作者:辛弃疾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
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倩飞廉得得为吹开,凭谁说。
弦与望,从圆缺。
今与昨,何区别。
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
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
更如今,不听尘谈清,愁如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景和思绪。诗人认为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月亮和风景都令人陶醉,尤其是中秋节的明月更显得清澈透明。诗人登楼仰望玉兔,想知道谁能为我遮住那银色的阙门。此时,月亮的圆缺与今天、昨天之间的区别又有什么呢?让人羡慕的是,夜晚能够亲手摘取桂花。诗人感叹,若能登上天柱,与明月相伴,共庆佳节该多好。然而,如今却听到世间的纷扰,心中愁苦,仿佛发一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满江红》创作于中秋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满江红(中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辛弃疾对中秋佳节的深切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色皎洁,给人带来了宁静与愉悦。在这清冷的月光下,诗人不仅欣赏到自然的美,更升华到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玉兔”和“银阙”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月亮的美好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倩飞廉得得为吹开”,诗人希望有风将月光洒入自己的眼中,显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陷入一种忧愁之中。他感慨“今与昨,何区别”,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却因世间纷扰而心生愁苦,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通过描绘月亮、桂花等元素,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兔”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人希望能够登上____,与明月相伴。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