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发衡州后怀使君刘先生》

时间: 2025-07-12 20:58:38

诗句

四年别师门,十日留函丈。

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

孰为驱之去,兹行定焉往。

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58:38

原文展示:

发衡州后怀使君刘先生 赵蕃 〔宋代〕 四年别师门,十日留函丈。 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 孰为驱之去,兹行定焉往。 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

白话文翻译:

四年来我离开了老师的门下,十天前我停留在您的书房。 我所询问和所知道的,怎能得到您的回信和释放。 是谁驱使我离开,这次行程将去往何方。 疲惫的马儿苦于跋涉在崎岖的山路,白鸥在广阔的水面上思念着远方。

注释:

  • 师门:指老师的门下。
  • 函丈:指书房。
  • 回赐放:得到回信和释放。
  • 孰为驱之去:谁驱使我离开。
  • 兹行定焉往:这次行程将去往何方。
  • 倦马苦陂陀:疲惫的马儿苦于跋涉在崎岖的山路。
  • 白鸥思渺莽:白鸥在广阔的水面上思念着远方。

诗词背景: 赵蕃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是他在离开衡州后怀念使君刘先生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四年别师门”与“十日留函丈”的时间跨度,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指导的期待。后两句“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白鸥的形象象征着自由和远方,也反映了诗人的向往和迷茫。

诗词解析:

  • 首句“四年别师门”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离开老师的感慨。
  • “十日留函丈”则是在短暂停留中对老师的怀念。
  • “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指导的期待。
  • “孰为驱之去,兹行定焉往”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 “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四年别师门”与“十日留函丈”的时间对比,强化了诗人对老师的怀念。
  • 寓情于景:通过“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与迷茫。诗人通过对老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倦马: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疲惫。
  • 白鸥:象征着自由和远方,也反映了诗人的向往和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函丈”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书信 C. 书桌 D. 书架
  2. 诗中的“白鸥思渺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迷茫 C. 思念 D. 疲惫
  3. 诗中的“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渴望? A. 知识的渴望 B. 自由的渴望 C. 旅行的渴望 D. 安宁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 王维的《送别》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人归南中 和友人送赵能卿东归 题紫阁院 宿山寺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 宿山驿 过山家 次韵和友人冬月书斋 送友人及第归 将之京师留别亲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毋字旁的字 昆山片玉 雨字头的字 万年之后 良工苦心 丁屐 覆巢无完卵 摔角 齐字旁的字 蹈故习常 假埋 長字旁的字 廓然无累 包含快的词语有哪些 慈念 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