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3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32:55
雷阗阗,山画晦。
风振野,神将驾。
载云盰,从玉虬。
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雷声轰鸣,山色暗淡。
狂风在野外肆虐,神灵即将降临。
驾着云彩,乘着玉龙。
干旱已经很严重,急忙去救助,但道路艰难难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神将驾”可能指代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认为神灵能够掌控风雨。历史上,中国古代农民常常在干旱时祭祀求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深受后世推崇。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起伏,因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多次遭贬,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持续繁盛。
创作背景:
《太白词,并叙 其一》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事的思考,以及对神灵的呼唤和对民生困境的关注。
这首诗以“雷阗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大自然即将发生剧变。接着,诗人运用“山画晦”和“风振野”来描绘自然的凶猛与无情,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随后提到“神将驾”,这里的神灵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人们对希望的寄托。诗中通过“载云盰”和“玉虬”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神圣和崇高的感觉,仿佛神灵的降临将会带来救赎。
而最后两句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严重干旱的忧虑和对救助的迫切需求,表现出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焦虑。诗人以此呼唤神灵的降临,期盼能为人间带来雨露和救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雷阗阗”意指什么?
A. 雷声微弱
B. 雷声轰鸣
C. 雷声消失
“神将驾”中的“神”是指什么?
A. 人类
B. 自然力量
C. 神灵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与期待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太白词,并叙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但苏轼更侧重于神灵的呼唤与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