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07
提举中奉程公挽诗
蔡戡 〔宋代〕
典午源流远,安乡世胄隆。
廉平儒者政,朴素古人风。
五福身兼备,三尊德最崇。
善人无复见,忍看一旌红。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程公的深切怀念。诗人提到典午(指朝廷)自古以来的源流悠远,安乡(指程公的家乡)出身名门,世代显赫。程公为人廉洁公正,政治清明,秉持儒者的道德,弘扬古人的风范。诗中称赞程公身兼五福,德行崇高,然而如今善人已难再见,只能忍痛看着那旌旗飘扬。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为主,常借古人之事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挽诗,写作于对程公去世的悼念。程公在当时社会中以其清白和德行受到人们的尊敬,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其的哀悼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追忆。
这首挽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程公的高尚品质及其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开篇提到“典午源流远”,不仅强调了程公的历史渊源,也隐喻了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接着,以“安乡世胄隆”进一步描绘了程公的门第之高,家族的显赫。中间两句“廉平儒者政,朴素古人风”则是对程公为政理念的高度概括,显示了他作为儒者所持的坚定立场和追求。
而“善人无复见”则是诗人对当今社会的感叹,似乎在暗示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善之人难以再见,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惋惜。最后一句“忍看一旌红”,更是将情感推至高潮,哀悼之情溢于言表,展现了对程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离世的无奈。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不失灵动,诗人通过对比与反衬,既表现了程公的卓越,又抒发了对未来的担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手法,通过描述程公的卓越与对比当今的沉沦,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此外,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程公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表达了对德行崇高、廉洁为政的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歌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德行与名声的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乡”指的是:
A. 程公的家乡
B. 朝廷
C. 古代的一个城市
“廉平儒者政”中的“廉平”指的是:
A. 清白与公正
B. 富贵与权力
C. 忍耐与坚强
“善人无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惋惜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1. A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唐代的《春望》进行对比,虽皆抒情但背景与情感表达有所不同。《春望》聚焦于国破家亡后的沉痛,而《提举中奉程公挽诗》则更侧重于怀念与感慨,显示出对人德行的深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