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8: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8:03:19
志师自通州访我於仪真因携之至长芦留语数日
作者:仲并 〔宋代〕
通州瞿昙师,多於雁鹜行。
吾常爱志僧,谓之一凤凰。
不见十五载,访我大江傍。
留之固未遣,载以荆州航。
相从三日游,山晚松风长。
尔我岂其梦,嗒然尧桀忘。
凌晨洗一钵,束衣还故乡。
为子植梧桐,何时复来翔。
这首诗的意思是:通州的瞿昙师,常常出入于像雁群一样的行列中。我一直很喜欢这位志同道合的僧人,称他为凤凰。已经十五年未见,他在大江边上来访。我留他在这里,执意不让他走,准备乘船一起到荆州去。我们相伴游玩了三天,傍晚时分,松风长鸣。难道这一切只是梦境吗?我恍惚间忘却了尧舜的伟大。清晨洗净了一个钵,穿上衣服准备回故乡。为了孩子栽种梧桐树,不知何时他能再次来这里展翅翱翔。
作者介绍:仲并,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仲并与瞿昙师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相聚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友谊的渴望及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写与朋友重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即以“通州瞿昙师”引出话题,简洁地交代了人物背景,营造出一种亲切感。诗人对瞿昙师的称赞,不仅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认可,更是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深切怀念。
在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别离后,重逢的喜悦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日的游玩描绘出一种恬静而悠然的生活情景,松风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长河,让人感到一份宁静与安详。诗中“尔我岂其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重逢的难以置信,似乎这一切都如梦幻般的美好;而“洗一钵,束衣还故乡”则展现了一种归属感与对故土的思念。
最后,诗人以“为子植梧桐”结尾,充满了希望与期盼,暗示了未来的重聚与友谊的延续。这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展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意象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友谊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瞿昙师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僧人?
“尔我岂其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为子植梧桐”中“梧桐”象征什么?
答案:1. A 2. A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