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1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8:55
《光华寺》
作者:秦观 〔宋代〕
霞通海天曙,月来东山白。
共是凭栏人,谁足当秋色。
霞光照耀着海天的黎明,月光洒在东山的白色山峰上。大家都是凭栏而立的人,谁能够抵挡住这秋天的美景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提到的“霞”和“月”均为古诗中常用意象,涉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文学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词和诗。他的作品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光华寺》可能是在秦观游历于某个寺庙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感受,体现了文人对美的向往。
《光华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明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霞通海天曙”以“霞”开篇,描绘出一幅海天相接的壮阔画面,给人一种开阔、明亮的感觉,暗示着新的开始;而“月来东山白”则转入夜晚,月光洒在东山,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幻。
在后两句中,诗人转向自我反思:“共是凭栏人”,同样站在栏杆旁的人,然而“谁足当秋色”却引发深思,暗示着人生中对美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无奈。这种对比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力感。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霞”、“月”、“东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秋日气息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秋天的惆怅与感慨,反映了人们在面临美景时的感悟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秦观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东山”指的是:
A. 西边的山
B. 南边的山
C. 东边的山
D. 北边的山
“霞通海天曙”中的“霞”主要描述的是:
A. 晚霞
B. 晨霞
C. 彩霞
D. 雨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秦观的《光华寺》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绪。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真挚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