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7:47
慈姥矶下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芦汀泱漭外,露敛见孤嶂。
行舟每出观,渐近已殊状。
傍来认饮牛,正去忽侧盎。
水壑阴若舂,野鸟时与相。
且待风色回,出口始浩荡。
在水边的芦苇荡外,露水收敛后可以看到孤单的山峰。
每次划船出门观察,渐渐靠近,景象已然不同。
旁边有牛在饮水,正要离去时却忽然偏了方向。
水流的沟壑似乎在轰鸣,野鸟时而与之相伴。
不妨等风向改变,出海的时候便会更为浩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观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宁,号少岳,南宋著名诗人,主张诗歌的清新自然,强调情感的真实表达。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常以自然景物入诗,表现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历水边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使得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更加深沉。
《慈姥矶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水边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机。首句“芦汀泱漭外,露敛见孤嶂”以生动的景象引入,描绘了水面辽阔,芦苇荡中孤山隐现的美丽画面,给人一种开阔而又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行舟每出观,渐近已殊状”,则展示了诗人乘舟游览时的体验,随着船只的行进,景色也变得愈加鲜明,仿佛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
“傍来认饮牛,正去忽侧盎”一句,通过牛在饮水时的细微动作,传达了自然生活的真实与和谐,赋予普通的牛群以生动的形象。而“水壑阴若舂,野鸟时与相”则用水流的声音与鸟鸣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妙的自然音景,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一句“且待风色回,出口始浩荡”则让人感受到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芦汀泱漭外”形容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瀑布
B. 水面宽阔
C. 山峰
D. 草地
“傍来认饮牛”中牛的动作是?
A. 吃草
B. 喝水
C. 睡觉
D. 走路
诗的最后一句“出口始浩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失落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慈姥矶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梅尧臣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之美的静谧与深邃。两者各有千秋,给读者不同的美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