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4: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4:43:44
平生志不在赢余,久拟挥毫赋遂初。
莫问倚墙空甔石,但令盈几足琴书。
幸存茅屋幽堪隐,况有清溪近可渔。
剩欲抽簪访松菊,要凭突兀看扶疏。
我一生的志向并不在于追求财富,早已打算提笔写诗赋文。
不必去问那倚墙而立的空石,但求桌上有足够的琴书。
幸好还有那幽静的茅屋可以隐居,更有一条清溪可以垂钓。
我还想撩起发髻去寻访松菊,须得依靠那高耸入云的树木来观赏疏朗的景致。
曾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湖南零陵时,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直白地阐明了作者的志向并非物质财富,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通过“挥毫赋遂初”,作者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执着。接下来的“莫问倚墙空甔石”,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财富更为重要。诗中提到的“清溪近可渔”,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也象征着隐逸生活的乐趣。
后面的“剩欲抽簪访松菊”,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最后一句“要凭突兀看扶疏”,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可看作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意味着在高峰之上,才能更好地欣赏到疏朗的美景。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清溪近可渔”与“茅屋幽堪隐”形成对比,展示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乐趣。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然的亲密,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清溪”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乐趣
C. 繁华
诗中的“幸存茅屋幽堪隐”表示什么?
A. 诗人的隐居生活
B. 诗人的财富
C. 诗人的名声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荣华富贵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