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0:30
游善应禅院
作者: 蒋确 〔清代〕
萧寺最岑寂,寻幽兴独长。
林疏寒鸟聚,竹密暮云藏。
野殿丹青古,空庭草树荒。
徘徊人不见,楼外锁斜阳。
这座寂静的寺庙最为幽静,独自寻幽的兴致愈发浓厚。
树木稀疏,寒鸟聚集在一起,浓密的竹林里,傍晚的云彩隐匿其中。
古老的殿宇墙上有着丹青的画,空旷的庭院草木荒芜。
我徘徊在此却看不见人影,楼外的斜阳被锁住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萧寺”和“寒鸟”均为传统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表达孤独和清幽的气氛。
作者介绍:
蒋确(约1665-约1730),清代诗人,字季器,号石楼,著有《石楼诗集》。他以清雅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可能是在诗人游览某个寺庙时所作,表现了其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与感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游善应禅院》以其清幽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吸引读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首句“萧寺最岑寂”,直接引入了诗的主题,诗人置身于一个极为安静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孤独而深思的感觉。接下来的“林疏寒鸟聚,竹密暮云藏”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观,寒鸟在林中聚集,增加了环境的宁静感,而“竹密暮云藏”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通过“野殿丹青古,空庭草树荒”展示了寺院的古老与荒凉,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迹的稀少。最后一句“徘徊人不见,楼外锁斜阳”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虽在此徘徊,却发现周围无人,斜阳被锁住,仿佛时间凝滞,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宁静和自然美的向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幽静寺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喧嚣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萧寺”意指什么?
A. 热闹的寺庙
B. 寂静的寺庙
C. 破旧的寺庙
“徘徊人不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空庭草树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生机勃勃
B. 荒废冷清
C. 热闹非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