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19:57:58

诗句

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

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

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7:58

原文展示:

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
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
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

白话文翻译:

庆典的源头在天边绽放,恩泽则是来自国家的厚爱。
虽然歌声与钟声仍在馆中回响,然而桃李却再也无法迎来春天。
水流虽然折返依旧清澈,然而高楼已经隔断了与秦国的联系。
在这小小的会稽市,再也没有人来献上美玉珠宝了。

注释:

  • 庆自天源发:庆典的源头在天上发出,象征着天命或天子的恩典。
  • 恩从国爱申:国家的爱护和恩泽得以显现。
  • 歌钟虽在馆:歌声和钟声仍然在酒馆中回荡,暗示着欢庆的气氛。
  • 桃李不成春:比喻美好事物的缺失,这里指代春天的桃李花开,象征着繁荣和美好。
  • 水折空还沁:水流弯折却依然清澈,表达了思乡之情。
  • 楼高已隔秦:高楼已经阻隔了与秦国的联系,表达离别的痛苦。
  • 区区会稽市:会稽市是个小地方,喻指这里的平庸和无奈。
  • 无复献珠人:再也没有人来献上美玉,表达了衰落和失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顼,字子昂,号瑞庵,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政治家。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是赵顼为秦国大长公主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公主的悼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公主的去世使得他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中蕴含着浓厚的哀伤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秦国公主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两句以“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引入,展现了公主生前的荣耀和国家对她的厚爱。然而,随着“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的转折,诗人开始渲染一种失落和哀痛的气氛。尽管欢庆的歌声依旧回荡,但春天的桃李已经无法再开,象征着公主的离去使得生机和美好都随之消逝。

接下来的“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则通过水流的意象和高楼的比喻,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对故土的眷恋。最后一句“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在这个小小的城市中,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连献珠的人都消失了,体现了对往昔繁华的无尽怀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联系,表现了诗人对公主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庆自天源发”展示了公主的荣耀和天命,象征着她的出生和命运都是被国家所庇佑的。
    • “恩从国爱申”则强调了国家对公主的爱护,设定了诗的主题。
    • “歌钟虽在馆”表达了当下的欢庆与繁华,但随即陷入“桃李不成春”的失落,暗示公主的去世使得一切喜庆都变得苍白。
    • “水折空还沁”描绘了自然景色的优美,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思乡情绪。
    • “楼高已隔秦”则象征着离别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 “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则是对繁华消逝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本诗运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开头的庆典与结尾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诗中使用了意象,如“桃李”、“水流”等,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公主的怀念、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往日繁华的深切惋惜。

意象分析:

  • 庆典: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公主的尊贵。
  • 桃李: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但这里却暗示着无法再开,表现失落。
  • :象征着思乡与清澈的情感,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
  • 高楼: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离别后的孤独感。
  • 珠宝: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却成为了消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歌钟”主要象征什么? A. 欢乐的气氛
    B. 忧伤的情感
    C. 社会的繁荣
    D. 自然的美好

  2. “桃李不成春”中“桃李”主要指代什么? A. 人的荣耀
    B. 美好事物
    C. 个人命运
    D. 国家繁荣

  3. 诗中“无复献珠人”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庆
    B. 失落
    C. 忧虑
    D. 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离骚》与《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都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注,但《离骚》更强调个人的苦难与理想,而《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则更侧重于对公主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编者:高士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作者:李白
  • 《唐诗三百首》 - 编者:吴承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冬夜听夫子论道,不觉漏三商矣。盆中残梅香发,有悟赋此 鹧鸪天·甲申1944暮春中大北大楼凭眺 鹧鸪天·早秋 鹧鸪天 铜梁中秋 鹧鸪天 浏阳石霜寺礼佛同林从龙赖明汉明汉言今生不做和尚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馀与半塘老人有西崦卜邻之约,人事好乖,高言在昔,款然良对,感述前游,时复悽绝。 鹧鸪天 胥口是范蠡从入五湖处,秋夕览古有怀。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霜结尾的成语 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聚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游一豫 亲当矢石 黽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一暝不视 忠孝节烈 憋气窝火 仰齿 坯布 折角巾 人何以堪 米字旁的字 顽钝固执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