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19
寄程给事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忆昔都门手一携,
春禽初向苎萝啼。
梦回金殿风光别,
吟到银河月影低。
舞急锦腰迎十八,
酒酣金盏照东西。
何时得遂扁舟去,
邂逅从君访剡溪。
回忆往昔在都城的日子,
曾与朋友携手共行,
春天的鸟儿开始在苎萝上鸣叫。
梦中再次回到金殿,那里风景如画,
吟唱至银河边,月影低垂。
舞蹈急促,锦衣舞女迎接十八岁,
酒兴正浓,金盏酒光照耀东西。
何时才能乘着小舟,
偶然相逢你,去游访剡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的新法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安石经历了政治风波后,对友人和美好过去的一种怀念与向往。诗中表现了对青春、友谊和自然的珍惜。
《寄程给事》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王安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好的过去和对友人的思念。从“忆昔都门手一携”开始,诗人便带领读者回到了曾经的都城,伴着春鸟的鸣叫,展现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梦回金殿风光别”,则进一步引入了梦境中那如画的风景,暗示着对过往美好的渴望与追忆。
整首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半部分提到的“舞急锦腰迎十八,酒酣金盏照东西”,则描绘了欢聚的场景,酒与舞的结合,使得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最后两句“何时得遂扁舟去,邂逅从君访剡溪”,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期待着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游览剡溪的美景。诗的情感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既有对过往的怀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王安石在繁忙与困扰中对自然与人情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寄程给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而李白则强调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主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