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

时间: 2025-04-26 00:12:04

诗句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

把笔先描出庄严,敢掩看、银泥袖。

早挽香云应腻手。

向珠泉频漱。

一束杨枝在瑶瓶,且安放鹦哥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04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

作者:邹祗谟 〔清代〕

原文展示: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
把笔先描出庄严,敢掩看银泥袖。
早挽香云应腻手。向珠泉频漱。
一束杨枝在瑶瓶,且安放鹦哥右。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曾梦见,慈悲的天竺菩萨,买下了丝绣的观音像。
我先用笔描绘出观音的庄严形象,怎敢掩盖那银泥的袖子?
早晨的香云应该会让我手心感到腻滑,我频频在珠泉边漱口。
一束杨枝放在瑶瓶中,暂且安放在鹦哥的右侧。

注释: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佛教的发源地。
  • 丝绣:指用丝线绣成的工艺品,常用于描绘佛像。
  • 银泥袖:指观音像的衣袖,银泥是古代一种装饰材料。
  • 香云:香气弥漫的云雾,借指香气。
  • 珠泉:指清澈的泉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慈悲天竺”指代观音菩萨,代表着慈悲和救苦救难的精神。观音是佛教中极受崇拜的菩萨,象征着宽容和慈爱。诗人通过梦境和丝绣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祗谟,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在民间流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梦境与心中理想的观音形象,表达了对慈悲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是一首充满佛教文化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梦境中的观音形象,表现了对慈悲的向往。诗中“昨宵曾梦”开篇引入,既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也为后文的描绘铺垫了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描写生动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观音的崇敬与眷恋。尤其是“敢掩看银泥袖”一句,传达出一种敬畏与美好的情感交织。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观音的描绘,更通过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最后几句通过自然元素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与清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表达了梦中与观音相遇的情景,丝绣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把笔先描出庄严”:强调了描绘观音形象的庄重与认真。
    • “敢掩看银泥袖”:体现出对观音的敬畏与崇敬。
    • “早挽香云应腻手”:暗示了对香气的向往,和对生活细节的留意。
    • “一束杨枝在瑶瓶”:杨枝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云”比喻美好的气息,营造出诗的氛围。
    • 对仗:诗中“昨宵”“早挽”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观音的形象,表达了对慈悲、宁静与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崇敬。

意象分析:

  • 观音:慈悲、救苦救难的象征。
  • 杨枝: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精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慈悲天竺”指代什么?
      • A. 观音菩萨
      • B. 佛陀
      • C. 释迦牟尼
    2. “银泥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丽
      • C. 敬畏与庄重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 - 白居易
  • 《寄灵隐寺僧》 - 温庭筠

诗词对比

  • 邹祗谟的《留春令》与白居易的《观音菩萨》均表达了对观音的崇敬,但前者更注重梦境中的细腻描写,后者则侧重于现实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相关查询

重叠金 其七 重叠金 其五 重叠金 其三 重叠金 其二 重叠金 其一 重叠金·中秋同家笃初侍讲启煇访日本船津克己领事辰一郎山中,归途口号 重叠金 霍子祯唐佩玑七十双寿,并同度金婚,拈此曲为祝 重叠金 其十二 重叠金 其十一 重叠金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崤的词语有哪些 不郎不秀 领江 屮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细批薄抹 娇滴滴 启才 O2O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舌战群儒 水字旁的字 用违其长 爪字旁的字 至善至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