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04
作者:邹祗谟 〔清代〕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
把笔先描出庄严,敢掩看银泥袖。
早挽香云应腻手。向珠泉频漱。
一束杨枝在瑶瓶,且安放鹦哥右。
昨夜我曾梦见,慈悲的天竺菩萨,买下了丝绣的观音像。
我先用笔描绘出观音的庄严形象,怎敢掩盖那银泥的袖子?
早晨的香云应该会让我手心感到腻滑,我频频在珠泉边漱口。
一束杨枝放在瑶瓶中,暂且安放在鹦哥的右侧。
诗中提到的“慈悲天竺”指代观音菩萨,代表着慈悲和救苦救难的精神。观音是佛教中极受崇拜的菩萨,象征着宽容和慈爱。诗人通过梦境和丝绣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崇敬。
作者介绍:邹祗谟,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在民间流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梦境与心中理想的观音形象,表达了对慈悲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是一首充满佛教文化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梦境中的观音形象,表现了对慈悲的向往。诗中“昨宵曾梦”开篇引入,既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也为后文的描绘铺垫了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描写生动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观音的崇敬与眷恋。尤其是“敢掩看银泥袖”一句,传达出一种敬畏与美好的情感交织。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观音的描绘,更通过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最后几句通过自然元素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与清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观音的形象,表达了对慈悲、宁静与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崇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