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留春令》

时间: 2025-05-21 04:50:22

诗句

薄罗初试,深杯交劝,横波分付。

十二金堂小阑干,偏没个、留侬处。

灯前又是分携去,定有愁千缕。

说与今年小楼中,第一夜、听春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50:22

原文展示:

留春令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薄罗初试,深杯交劝,横波分付。
十二金堂小阑干,偏没个留侬处。
灯前又是分携去,定有愁千缕。
说与今年小楼中,第一夜听春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情景,女子穿着轻薄的罗衣,朋友们在深杯中互相劝饮,轻声细语。小阁楼的栏杆上,似乎没有一个可以留守的地方。灯下又是一番告别,心中一定有千丝万缕的愁绪。今年的春天,第一夜的春雨,在小楼中轻轻响起。

注释:

  • 薄罗:指轻薄的绸缎,常用于描写女子的衣物。
  • 深杯交劝:指朋友之间相互劝酒,深杯指酒杯盛满。
  • 横波分付:形容女子眼波流动,传达情意。
  • 十二金堂:指的是装饰华美的楼阁,通常用来形容高贵的地方。
  • 留侬处:意为留住爱人之处。
  • 灯前:指灯火通明的地方,通常在夜晚。
  • 愁千缕:形容愁苦的情绪如千丝万缕缠绕心头。

典故解析:

“留春令”是一种传统的词牌名,通常用来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离别时刻的伤感。该词牌常用于描写春天的美好与愁苦的相互交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承谦,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恰逢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温馨与脆弱。

诗歌鉴赏:

《留春令》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词作,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带来的温柔与忧愁。开头几句描绘了初春的气息,轻薄的罗衣和深杯劝饮,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然而,随着“偏没个留侬处”的转折,情感开始向离别转化,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变化,正是诗人心中的愁苦与对春天的眷恋交织而成。

灯前的分离,愁绪如丝般缠绵,诗人用“愁千缕”形容心中复杂的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深切体会。而最后一句“第一夜听春雨”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新生活的开始,暗示着虽然离别令人心痛,但春雨的滋润又是新生的希望。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诗人也将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感受完美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罗初试”:描绘女子穿上轻薄衣物,暗示春天的来临。
    • “深杯交劝”:朋友间的亲密互动,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横波分付”:用眼波传达情意,表现女子的温柔多情。
    • “十二金堂小阑干”:描绘华丽的环境,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偏没个留侬处”:感叹无处可以留住爱人,暗含离别之痛。
    • “灯前又是分携去”:灯下的告别,营造出离愁别绪。
    • “定有愁千缕”:愁绪如丝般缠绕,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说与今年小楼中,第一夜听春雨”:承接前面的情感,点明时间与变化,既有惆怅又有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千缕”,形象生动。
    • 拟人:春雨被赋予了情感,似乎能倾听心声。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和意象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离别的伤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美与人情冷暖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薄罗:象征春天的到来,轻盈而美丽。
  • 深杯:代表友谊和欢聚的时刻。
  • 灯前:象征告别时刻的温情与伤感。
  • 春雨:代表新生与希望,虽然带来伤感,但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罗初试”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夏天的热闹
    • B. 春天的初来
    • C. 秋天的萧瑟
    • D. 冬天的寒冷
  2. “灯前又是分携去”中的“分携”指的是什么?

    • A. 分开
    • B. 互相搀扶
    • C. 一起喝酒
    • D. 互相道别
  3. 诗中提到的“愁千缕”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愉快的情绪
    • B. 深重的忧愁
    • C. 春天的美好
    • D. 友谊的长久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诗词对比

    • 《春宵一刻值千金》: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时间的珍贵。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人情冷暖,意境更为深远。

这两首诗与《留春令》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均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感慨,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晚秋病起,浮家石湖 虞美人 看那满山谷的紫辛夷 虞美人 二月二日寄砚之 虞美人 蜡梅 虞美人 同孟利器寻春 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 虞美人 虞美人 故人自京返渝,一晤。 虞美人 虞美人十首 其七 与凝香共贺仙子新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秃宝盖的字 挠直为曲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夕字旁的字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桑枢韦带 如埙如箎 斜柯 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廉开头的成语 走字旁的字 偏褊 采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不敏 逾淮之橘 诈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