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3:40
看花回
作者:陆求可 〔清代〕
十里西湖二月天。
红紫暄妍。
苏公堤上沽春酒,
向桃溪李径留连。
花神如解意,
尽吐樽前。
醉折红英插帽檐。
春色嫣然。
金铃着意深深护,
忍听林表啼鹃。
止容轻粉蝶,
双宿双穿。
在二月的西湖上,春天的气息弥漫四周,鲜花盛开,红紫相映,十分娇艳。苏公堤上,游人们沉醉于春酒,流连于桃溪和李径之间。若花神能理解人意,必定在酒樽前尽情绽放。醉意朦胧中,我折下红花,插在帽檐上。春色如此迷人,金铃花用心呵护,难忍听到林外的啼鹃。此时只容许轻盈的粉蝶,双双相宿,穿梭飞舞。
“苏公堤”是对苏东坡的尊称,他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篇。此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蕴含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陆求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以春夏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百花齐放,诗人于西湖游玩,感受到春的气息,因而作诗表达。
《看花回》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的诗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将西湖的春色与饮酒作乐的场景相结合,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十里西湖二月天”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时光。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景象如“红紫暄妍”“醉折红英”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氛围,情感细腻而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十里西湖”指的是哪个地方?
“醉折红英”中的“红英”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铃”指的是哪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看花回》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