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别山诗》

时间: 2025-04-26 23:17:56

诗句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7:56

原文展示:

别山诗
作者: 皎然 〔唐代〕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老人也喜欢禅宗,愿意借我那风中的溪水和树木。
我常在山峰附近采药,泉水也可以在春天汲取。
偶尔与幽静的僧人相遇,或许还能见到仙人。
我自许能战胜心魔,独自高歌,悠然自得。
可是在世俗的纷扰中,竟夺走了我在林中栖息的乐趣。
我下山又再上山,依然恋恋不舍,时常回头。
往日的情感或许已经疏远,但愿我的足迹不会错误。
松树的声音不要嘲笑我,这颗心已在冥冥之中安住。

注释:

  • 山翁:山中的老人,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
  • 借我风溪树:借用自然的风和溪水,表达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 采药:隐喻修行、追求真理,体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 幽僧:隐士,象征着清净和智慧。
  • 仙子:指代理想中的境界或人格。
  • 战胜心:超越内心的烦恼与困扰。
  • 林栖趣:在森林中栖息的乐趣,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松声:松树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隐逸生活和自然风光,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别山诗》创作于皎然的隐逸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别山诗》是皎然一首极具意境的作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的开篇便以“山翁”作为引子,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诗中,皎然借助自然元素(如风、溪水、树木)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采药和汲泉,进一步加强了隐士的形象,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中的“幽僧”和“仙子”描绘了诗人偶尔与智者相遇的情景,象征着追求真理与自我提升的希望。而“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修行的坚定信念,意在表达超越烦恼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开始反思世俗的纷扰,“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一句,直接指出世俗的牵绊对内心宁静的影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诗人以“松声莫相诮”结束,表达出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强调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皎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世界中追求心灵宁静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翁亦好禅:山中的老人也喜欢修行、思考。
  2. 借我风溪树:愿意借给我自然的风、溪水与树木。
  3. 采药多近峰:我常常在山峰附近采集药材。
  4. 汲泉有春渡:在春天汲取泉水,享受自然的馈赠。
  5. 幽僧时相偶:偶尔与隐士相遇,分享心灵的交流。
  6. 仙子或与晤:或许能够与理想中的仙人相见。
  7. 自许战胜心:我自信能够战胜内心的烦恼与挑战。
  8. 弥高独游步:我独自高歌,悠然自得地游走。
  9. 如何区中事:世俗的事务为何会干扰我?
  10. 夺我林栖趣:夺去了我在山林中栖息的乐趣。
  11. 辞山下复上:告别山下再度攀登。
  12. 恋石行仍顾:依依不舍地回头望去。
  13. 宿昔情或乖:往日的情感或许已疏远。
  14. 庶几迹无误:但愿我的足迹不会错误。
  15. 松声莫相诮:松树的声音不要嘲笑我。
  16. 此心冥去住:我的心已在冥冥之中安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林生活比作一种理想的隐逸状态。
  • 拟人:松声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与诗人对话。
  • 对仗:如“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平和的追求。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理想生活,反思世俗对心灵的干扰,最终寻求一种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翁:象征隐逸与智慧。
  • 风溪树:自然的元素,代表宁静与和谐。
  • 幽僧:象征清静与追求真理。
  • 仙子:理想境界的象征。
  • 松声:自然的声音,象征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翁”指代什么? A. 山中的老人
    B. 诗人自己
    C. 仙人
    答案:A

  2. 诗人对“林栖趣”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愉悦
    B. 失落
    C. 满足
    答案:B

  3. “松声莫相诮”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他人的嘲讽
    C. 对内心的坚定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美,与《别山诗》有相似的主题,均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但皎然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始闻夏蝉 临顿里十首 其八 朝鲜儿歌 和王耕云与愚庵倡和诗二首 姑苏杂咏 吴趋行 游幻住精舍 长安道 孤雁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芳桂坞 姑苏杂咏 阖闾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狗续金貂 名结尾的成语 克字旁的字 龙胄 矛字旁的字 齿牙馀论 目字旁的字 匀饬 言字旁的字 搀前落后 奉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肘见踵决 指囷相赠 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珠子菊 注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