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融上人》

时间: 2025-07-12 14:05:09

诗句

常爱西林寺,池中月出时。

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05:09

原文展示:

赠融上人
作者: 皎然 〔唐代〕
常爱西林寺,池中月出时。
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喜爱西林寺,特别是池塘中月亮升起的时候。
用一片芭蕉叶子,写下这首诗寄给我的老师。

注释:

  • 西林寺:位于中国的寺庙,环境幽静,常为修行之所。
  • 池中月:指月亮倒映在池水中,形象生动。
  •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常用作书写的材料。
  • 寄吾师:寄信给我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字子明,号皎然,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世喜爱。皎然在诗歌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皎然在西林寺的修行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

诗歌鉴赏:

《赠融上人》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西林寺的宁静美景,特别是月光照耀下的池水,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皎然用“常爱”来传达他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显示了他对自然和修行环境的向往。其次,诗中提到的“芭蕉一片叶”,不仅是书写的媒介,更象征着诗人对老师的敬意和思念。选择在这样的意境中写信,显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致敬,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对学问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爱西林寺: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热爱,说明西林寺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池中月出时: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氛围。
  3. 芭蕉一片叶:指用芭蕉叶作为书写的材料,象征着自然的简朴和诗人的灵感。
  4. 书取寄吾师:将写好的诗寄给老师,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池中月象征了美好与宁静,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月出时的景象像是在与诗人对话,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敬仰,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通过自然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林寺:象征着修行和心灵的净化。
  • 池中月:代表着美好、宁静和反思。
  • 芭蕉叶:象征着自然的简单和诗人对老师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常爱哪个寺庙?

    • A. 西林寺
    • B. 东林寺
    • C. 北林寺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 A. 山川
    • B. 池中月
    • C. 风吹草动
  3. 诗人使用什么材料书写寄信给老师?

    • A. 纸
    • B. 芭蕉叶
    • C. 木片

答案:

  1. A. 西林寺
  2. B. 池中月
  3. B. 芭蕉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皎然的《赠融上人》则更多地融入了师生情谊,展现出诗人对老师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皎然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后汉门。子密 后汉门。再吟 后汉门。光武 前汉门。僭号公孙述 前汉门。樊崇徐宣 前汉门。博陆侯 前汉门。条侯 后汉门。吕母 后汉门。鲍宣妻 后汉门。马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云次鳞集 接班人 大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羊字旁的字 肉告示 风凉话 履霜之戒 潇潇洒洒 玄字旁的字 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瑶瑾 时绌举盈 直亮 寒俭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