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后汉门。光武》

时间: 2025-08-13 15:05:17

诗句

成败非儒孰可量,儒生何指指萧王。

萧王得众能宽裕,吴汉归来帝业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5:05:17

原文展示

成败非儒孰可量,
儒生何指指萧王。
萧王得众能宽裕,
吴汉归来帝业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成败并非儒家所能衡量的,儒生又凭什么去指责萧王。萧王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得以宽裕地治理国家,而吴汉归来后,帝业更加兴盛。

注释

  • 成败:指成功与失败。
  • 非儒:并不是儒家所能评判的。
  • 指指:指责、批评。
  • 萧王: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因其出身于萧氏,故称萧王。
  • 得众:得到群众支持。
  • 宽裕:宽松、富足。
  • 吴汉:指的是光武帝刘秀的归来,恢复汉室。

典故解析

  • 萧王:刘秀是汉光武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萧王”,他经历了新莽的覆灭,重新建立汉朝的伟业。
  • 吴汉:吴汉的复兴指的是刘秀在众多支持者的协助下,重新统一并巩固汉朝的政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兴衰来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成败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儒生的质疑,暗示了儒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局限性,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第一句“成败非儒孰可量”直接指出了儒生对历史成败的评判并不公正,接着通过对萧王的描述,表现出他所拥有的广泛支持和治国能力,暗示领导者的成就有赖于民心的归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吴汉复兴后,国家的繁荣昌盛,表现出对光武帝的肯定。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情感真挚,富有哲思,展示了历史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成败非儒孰可量:成功与失败不是儒生所能轻易评判的,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
    2. 儒生何指指萧王:儒生凭什么去指责萧王,质疑儒家的权威。
    3. 萧王得众能宽裕:萧王(光武帝)得到众人的支持,治理得当,显示出他有能力。
    4. 吴汉归来帝业昌:吴汉的归来使得帝国兴盛,表现出对光武帝成就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成败非儒”与“儒生何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儒生的评价进行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无奈与反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成败的反思,表现出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批判,赞美了光武帝的治国才能,强调了民心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成败:象征着历史的兴衰,反映出人们对权力和政治的关注。
  • 萧王:象征着理想的领导者,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代表民众,暗示着领导者成功的基础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成败非儒孰可量”中的“儒”指的是: A. 儒家思想
    B. 儒生
    C. 儒家经典
    D. 儒家文化

  2. 诗中提到的“萧王”是指: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彻

  3. “吴汉归来帝业昌”中的“帝业”指的是: A. 个人成就
    B. 国家兴盛
    C. 文化传承
    D. 家族荣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现社会动荡与历史苦难。
  • 《春望》:杜甫,描写国破家亡的感慨,与本诗有共通之处。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与本诗的对比:两者均反映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悲欢离合,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关注历史的政治背景和理想领导者的形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汉光武帝刘秀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刁秘校授涟水主簿归四明省亲 邵伯堰下王君玉饯王仲仪赴渭州经略席上命赋 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 和谢舍人新秋 和吴冲卿学士省中植菊 读月石屏诗 金山寺 寄渭州刘太保求市堪乘稳駃马 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晚得菖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逞凶肆虐 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无牵无挂 反文旁的字 丁册 浮觞 行笔 取精用宏 凝湛 镸字旁的字 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花烛洞房 像心称意 腼颜事敌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