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3:01
孤雁
作者: 高启 〔明代〕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孤雁在归途中失去了伙伴,孤独地飞行。它在跨越山岭时感到恐惧,不敢传递书信,飞翔在空中形成阵势也很困难。它在急切呼唤群雁,却只能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显得十分孤单。它与其他鸟类不再同宿,芦苇丛中又是一个个寒冷的夜晚。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孤雁”本身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思乡。古人常用归雁表现离别和思念之情,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高启(公元 1487年- 1537年),字维岳,号逢春,明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诗风清新婉约,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重要代表。
《孤雁》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感。诗中所描绘的孤雁形象,正是他内心孤独无依的写照。
《孤雁》通过孤雁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与孤独的情感。诗的前两句“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孤雁在归途中失去伴侣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则描绘了孤雁在飞行中感受到的恐惧与无助,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
在“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中,诗人通过呼唤群雁的急切与在月光下自我沉思的孤独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而最后一句“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则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背景,突显出孤雁的无依无靠,增加了诗的寒意和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悲凉的气氛,使读者感同身受,体悟到孤雁在大自然中所承载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故乡和伙伴的思念,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反映了人心的孤独与自然的冷酷。
孤雁在归途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开心
B. 孤独
C. 安慰
诗中提到的“衡阳”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山名
“不共凫鸑宿”中的“凫鸑”指的是什么?
A. 水鸟
B. 食物
C.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