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30
诗词名称: 忆李白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白话文翻译:
当年在宫殿里赋诗的昭阳,怎会相信人间还有夜郎国的存在。明月照进江中依然美好,青山埋葬的英魂至今仍然芬芳。我不再寻觅山顶的伴侣,却趁着在汨罗江上放纵狂欢。一定要骑着鲸鱼归去逍遥自在,故意来到这里洗脚嬉戏在沧浪之中。
注释:
- 昭阳:指的是汉朝的昭阳宫,形容过去的辉煌。
- 夜郎:古代的一个小国,常用来比喻偏僻或不知世事之人。
- 汨罗江:是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象征着忠诚与悲壮。
- 濯足:洗脚,表示轻松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豪放清丽的诗风著称,常常被后人怀念。
- 汨罗江:屈原的悲剧故事,象征着忠贞与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暗含对李白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他的词作品广泛,常表现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感慨。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怀念李白之际,表达了对李白洒脱个性和豪放诗风的仰慕,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思。
诗歌鉴赏:
《忆李白》是辛弃疾对李白的怀念之作,诗中流露出对李白豪放个性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感慨。开篇以宫殿赋诗的场景引入,突显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接着提及明月与青山,暗示李白的诗作如同自然景色般永恒美丽。诗中提到的汨罗江,既是对屈原的追忆,也象征着李白的孤独与悲壮。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逍遥的渴望,体现了他对李白精神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李白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诗歌造诣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诗歌的永恒与纯洁。
- 青山:代表忠诚与英雄的精神。
- 汨罗江:承载着历史的悲壮与个人的孤独。
- 鲸: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昭阳”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宫殿?
- 汨罗江与哪位古代诗人相关?
- 诗中提到的“骑鲸”象征什么?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与人生的激情,但辛弃疾更显豪放,李白则多了一份洒脱的悲凉。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李白诗选》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