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34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枇杷两高树,中国所未识。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我来暮暮后,花草已狼籍。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出门步榛荟,微迳不可索。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举手谢峰峦,高秋复来觌。
我早就听说高阳山的美景,离汝州不远。
我已等了三年,今天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烟雾缭绕着两座山,台殿在半壁之间显露。
在高大的树林下卸下马鞍,仰望着山顶我有些怯懦。
苍松盘绕着老枝,笔直地伸入屋檐的缝隙。
微风拂过,其声清冷刺耳。
两棵高大的枇杷树,乃是中国所未见的。
树叶间青色的果实,个头比蜀地的更大。
我来时已是黄昏,花草已经杂乱无序。
看不见踯躅的红花,西岩映入眼帘却是碧绿。
出门走在野草丛中,微小的小径难以寻觅。
扶着篱笆沿着幽涧,剥去青苔在苍石上题字。
鸟鸣声不定,虎斗的痕迹依稀可见。
石台平整坚实,野竹细瘦而清晰。
主人在下邑奔走,忙于公文的奔波。
我喜爱这闲散的生活,与幽静的奇景一起探寻。
在阴凉处稍作歇息,贪恋这胜景仍感到力不从心。
归时山间的气息变冷,草上的露水湿透了我的鞋。
举手向峰峦致谢,期待高秋再次相见。
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因其作品展现出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诗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同曼叔游高阳山》创作于作者游览高阳山时,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他对山水的感受。诗中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同曼叔游高阳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高阳山的向往与喜爱。诗开头就表达了对高阳山的期待,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的壮丽和幽静,展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渴望与对美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苍松”、“枇杷”等,描绘了高阳山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一句,生动地传达了山中清风的凉意,增强了景物的生动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诗人对山的再次相见充满期待,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阳山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高阳山”位于哪个地方?
“解鞍高林下”中“解鞍”代表什么意思?
诗人对高阳山的态度是?
对比韩维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感慨,但韩维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壮阔的山河气象。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