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40:24
原文展示:
燕山闻杜鹃 张舜民 〔宋代〕
晓色千峰杳未分,声声哀怨出云根。 举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时别处闻。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群山朦胧未分,杜鹃的哀鸣从云端传来。 抬头忽然看见思乡的山岭,为何不在别的时候别处听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这首诗描绘了在燕山听到杜鹃啼声时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远离家乡,身处燕山时所作,通过杜鹃的哀鸣引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山景为背景,通过杜鹃的哀鸣传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晓色千峰杳未分”描绘了清晨山色的朦胧美,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调。次句“声声哀怨出云根”巧妙地将杜鹃的啼声与哀怨情感联系起来,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末句“举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时别处闻”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杜鹃啼声在此时此地听到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杜鹃的哀鸣和思乡岭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听到杜鹃啼声时的深切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声声哀怨出云根”中的“云根”指的是什么? A. 云的起点 B. 山峰 C. 天空 D. 云朵 答案:A
诗的末句“举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时别处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