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5: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5:44:35
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
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
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
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
在玉册上记录的鸳鸯名,依然残留着警车的声音。
忽然告别了千年的祝愿,空虚地占卜着五年的征途。
随羽卫的悲哀而送别,山陵指引着归处。
歌唱着归来的圣子,世间的孝道在于持盈保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诗人、散文家、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振兴国家,经济和文化成就卓著。王安石的诗歌多以政治、历史、社会为题材,风格严谨、深刻。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创作于英宗皇帝去世之际,王安石以此诗表达对皇帝的追念和哀悼。诗中通过对皇帝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去世的悲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治国理政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以哀悼的口吻,深切表达了对英宗皇帝去世的悲痛和对其政绩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玉册上鸿名”引出皇帝的身份,暗示出皇帝生前的伟大与荣耀。接着“犹残警跸声”,则通过反衬表现出皇帝去世后留下的空虚与不安。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皇帝生前的抒发,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尤其是“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一句,描绘了皇帝去世时,侍卫们的悲痛和山陵的归属,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最后一句“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则总结了对皇帝的追念,同时也提示后人应对国家有更深的责任感与孝道。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对逝去的皇帝的悼念,更是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寄托。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对英宗皇帝的哀悼与追忆,同时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通过对历史的缅怀,提醒后人不忘责任与担当。
“玉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知识
“羽卫悲哀送”中的“羽卫”是指?
A. 皇帝的护卫
B. 文人
C. 平民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B. 对皇帝的追忆与哀悼
C. 对战争的反思